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奮鬥月刊3月號】【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 軍人展書讀 期數:725
◎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 張肇烜醫師 

  人生際遇,總是充滿數不盡的偶然。沒有刻意逃避,只是順著前方的道路前進,我也從來沒想過服完兵役後會出版書籍,這彷彿是老天特意的引領和安排。七年醫學系畢業、考上預備軍官、通過醫師國考取得醫師執照後,我抽籤分發到海軍基層艦艇單位,就此展開軍旅生涯。

  過去二十多年的日子,求學讀書佔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很多人覺得當兵是在浪費時間,一年的光陰形同浪費生命。然而,改變看法,就能改變事情的好壞,一件事情的好壞,往往取決於自己的應對態度。驪歌響起時,同學即兵分兩路,一路無縫接軌地進入白色巨塔,擔任大醫院的小醫生;一路如我,穿上軍服,盡國民應盡的義務。我將這一年視為一段中繼的緩衝,跳出過去熟悉的環境,來到另一個地方,體驗不同的生活。

  當醫生是一輩子的事,當兵卻只有這一年。我隨著船艦,航行在無邊無際的大海,這真的是人生極為難得的寶貴經驗!
  
  
  雖然我國四面環海,但我對於大海卻覺得陌生,直到分發至大漢軍艦的這一年,我才乘著軍艦,開始認識這片「藍色的國土」,漫遊於每一個港口,從中欣賞她們各自的美好,並在港區的每個角落踏印上我的足跡;軍中是社會的縮影,這一年,我看到也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看到白色巨塔以外的人生百態,也看到社會的另外一面,更感受到軍人及軍眷許多不為人知的苦悶和辛酸!

  醫官的本業仍是醫療,然而我只是個剛當完實習醫生、剛考取執照的菜鳥醫師,臨床經驗畢竟有限,卻成為船上診療所的負責醫師。在醫療貧瘠的汪洋下,沒有精密儀器、設備及檢驗的輔佐,我只能讓一切回歸醫療最原始的初衷。
  
  有句話說:「下醫醫病,中醫醫人,上醫醫心。」很多人問我:「醫官,你在軍中能學到什麼?」想著想著,才發現自己得到了許多。感謝當時的董道宏艦長給我自由揮灑的空間,讓我剛畢業就能擁有一間私人診療所,全權決定要進哪些藥品和衛材,得以拋開一切的包袱,打造心目中的病院。除輪休放假之外、我永不停診、二十四小時待命,希望真正地做到醫人、醫病與醫心,也因為我一直都在,沒有時間的急迫性,所以可完全落實個人化、量身訂做式的醫療。

  在船上的這一年,就像《航海王》船長魯夫帶領水手夥伴尋找終極寶藏一樣,雖然不知道終點到來時,寶藏究竟是什麼,但是我們享受著航行在這個偉大航道的過程。麥克阿瑟將軍曾說:「如果給我一百萬再去當一次兵,我絕不願意;但如果給我一百萬要買我當兵的回憶,我也不願意!」當過兵後,更覺得麥克阿瑟形容地如此貼切。

  然而,我終究只是海上的過客,還是需回到白色巨塔繼續學習。這一年走這遭,沒有愧疚和遺憾,只有離開老船艦的萬般不捨。想起這段海上行醫的日子,時時提醒著我,莫忘初衷!

  透過此篇文章與弟兄姐妹們分享我的新書,也感謝一路支持我、鼓勵我的艦長、長官和弟兄,因為這麼多的生命貴人及光明、積極與正向的一面,讓我從中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更無畏地迎接與承擔未來的挑戰!

(作者為前海軍大漢軍艦少尉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FB專頁】,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作者簡介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本書為張肇烜醫師的第一本創作集。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論壇】台南「巴克禮紀念公園」















張肇烜  

幾年前電影《阿凡達》風靡全球,影片中宛如仙境的「哈利路亞山」,和中國湖南張家界的「南天一柱」幾乎一模一樣。為趕搭這股熱潮,張家界將「南天一柱」改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認為改名後「張家界已經走向全世界」,卻也引發「崇洋媚外」、「文化綁架」等議論。  

再換個角度看值得學習的改名經驗。

台南的「巴克禮紀念公園」,這是一個「最台的洋名字」,卻和台南有著深厚的關係。

巴克禮博士一八七五年從蘇格蘭來台,一九三五年病逝於台灣,前後奉獻台灣六十年之久。

他創辦台灣第一所西式大學「台南神學院」、推行羅馬拼音白話字運動、從英國引進現代製版印刷術、發行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即《台灣教會公報》前身)。甲午戰爭後,日軍南下將進入府城之際,全城人心惶惶。巴克禮代表台南市民和日軍司令交涉,保護府城免受戰火波及。

「台南十八號公園」十年前改名為「巴克禮紀念公園」,讓後代永遠緬懷巴克禮一生對台南的奉獻。  




溪州,是濁水溪北岸的純樸小鄉鎮,濁水溪的灌溉,使得溪州有著黏黏的肥沃黑泥巴。踏在稻田裡,迎面感受的是飄送在空氣中的稻香,溪州還有廣闊的多樣綠樹林和最濃厚的樸實人情味。「溪州」之名,就是源自「濁水溪河流沖積形成的平原綠洲」。  

「溪州公園」換個洋名「費茲洛公園」,不僅不能「讓世界看見彰化」,更可能如中國張家界急功近利將「南天一柱」改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一樣,徒增「山寨抄襲」之實,「肥豬肉」諧音更貽笑大方。

現已有「還我溪州,不要仿冒的費茲洛」連署活動,透過愈來愈多民意發聲,希望讓縣政府正確回應在地鄉親的聲音。

(作者為醫師,彰化人,著有《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夢想嫁紗】






















【聯合報╱張肇烜(台中市)】  2014.02.08    

小玟正值花樣年華,卻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而且才剛診斷就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部和骨頭,屬於癌症末期。  

勇敢的她,住院接受後續的緩和治療。她和未婚夫本來已經決定要相守一生,誰知道「生命變奏曲」突如其來的響起,打亂了他們的一切安排,也讓他們措手不及。  

依照小玟的癌症期別,已經「無法治癒」,只能「緩和控制」。她和未婚夫都清楚地瞭解病情,雖然前方的道路充滿著黑暗和許多的考驗,他們仍然決定攜手共同面對。未婚夫知道小玟一直想要穿上婚紗,走上紅毯的那一端,但是以現在的病況,實在很難做到。小玟住院後的隔天早上,我們病房團隊知道他們的心願,立刻向附近的教堂商借紅地毯,並且緊鑼密鼓地布置會場與籌措細節,決定在醫院幫小玟與未婚夫圓夢。 

當小玟穿上「夢想嫁紗」,偕著未婚夫從醫院的電扶梯緩緩走到醫院大廳,全院的醫護人員和前來看診的病患與家屬齊聚觀禮,院內的合唱團為他們演唱祝福,伴隨著現場彈奏的鋼琴樂音「結婚進行曲」。  

小玟和未婚夫緩緩地走上布置愛心氣球、撒著玫瑰花瓣的「紅地毯」,他們情緒激動,熱淚盈眶。  

觀禮的親友或圍觀的人們,都深深感動,也為他們祝福。這條紅地毯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公尺,走來卻是格外的溫馨,也意義非凡。  

他們在雙方父母、親友、醫療團隊與病友家屬的見證下走上紅地毯。小玟用生命告訴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在於活得精采!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採訪】【全募兵上路後 義務役醫官成歷史】




2014/2/4   撰稿‧編輯:蕭照平  中央廣播電台
受訪者:張肇烜醫師

在全募兵正式上路後,部隊中一些與義務役有關的軍士官兵職務也跟著走入歷史。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的張肇烜在服役時擔任海軍軍艦醫官,對於不時離港巡弋的海軍來說,艦上有位醫療專業的醫官,對艦上官兵有穩定心理的力量,他也建議國防部,未來可以強化救護技術員的訓練,以健全醫療後送機制。

全募兵制是我國國防既定政策,義務役軍士官兵將因此正式走入歷史,其中包括義務役醫官。雖然未來這群醫學生在軍中停留的時間不長,卻留下了許多故事。

像是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的張肇烜,服役時到船齡70年的大漢軍艦擔任醫官,就讓他有段特殊的經歷。

張肇烜表示,有次在海上航行,遇到同袍發高燒,因軍艦上檢驗設備有限,要在這種艱困環境下確認病因,讓他相當緊張。張肇烜說:『(原音)(問病人)你會不會覺得脖子僵硬呀?因為發燒腦膜炎也是需要考慮的呀,幫他做一些測試還有身體的檢測,做起來確實有點陽性反應,就非常緊張,想說會不會真的遇到發燒感染源可能就是腦膜炎。』

有過海上緊張的看診經驗,張肇烜憂心的表示,部隊的醫療人才本來就不夠,若施行全募兵制,部隊可提供醫療照護的人員就更寥寥可數,因此,他建議增加救護技術員的訓練。張肇烜說:『(原音)就是補齊加強類似緊急後送的機制,就是EMT(救護技術員)的訓練,以後如果真的發生出海航行時候發生問題,(如一果沒有救護技術員)那後續就會是比較麻煩的問題。』

張肇烜也指出,海軍離港一趟就5、6天,一旦在艦上有官兵出現傷病,醫官不但能在第一時間提供協助,也能給艦上軍士官兵安定的力量。因此,面對全募兵制即將上路,他建議國防單位加強訓練醫療士官,進一步健全醫療後送機制。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81804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作者 張肇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8177

作者簡介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本書為張肇烜醫師的第一本創作集。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