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台中市南區高工路395號。現場掛號。截止掛號領藥早上11:30前、晚上20:30前,請及早前來!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開除「豬仔議員」(張肇烜)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焦點評論:何韻詩的骨氣(張肇烜)
◎ 張肇烜(醫師)
「一個人賺多少錢並不重要,關鍵是好的價值觀,比錢更加重要。」
說這席話的香港女歌手何韻詩在香港「雨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歷經七十五天,警方「終極清場」下,連同壹傳媒前主席黎智英堅持到最後一刻,他們勇敢「撐起雨傘」挺身前線,和市民與學生在「雨中同行」和平訴求:「公民抗命,無畏無懼」,為香港歷史寫下新頁!
何韻詩歌手的身分,特別引人注目,她的收入「高達八成來自中國」,為了講真話挺民主,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遭到中國當局列入「黑名單」封殺恐嚇仍然勇往直前、無畏無懼,她勇敢「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的骨氣令人敬佩。
「賣走靈魂值得嗎」
清場當天,何韻詩被兩位女警押走,是被帶走與拘捕的247位留守者之一。當被拘捕者獲釋,她拒絕交保,當下有警員說:「好,那放她到最後處理。」何韻詩因此成為最後一個離開葵涌警署的被捕者,無條件釋放。
有人問何韻詩:「你說那麼多,不擔心嗎?」何韻詩回答:「擔心?擔心甚麼?當整個香港正在一同奮力幫自己站起來,當街上這些善良勇敢的香港市民共同為這個家流著抗爭的汗水,當我們的孩子為了喚醒我們,奉獻了自己的前途,承受著幾十小時被扣留的身心折磨,在這個時候,要擔心的,是家人和孩子們的安危,要擔心的,是我們這個地方的未來。」
她認為「歌手」頂多只能算是職業,她真正珍惜的身分,是做一個「香港人」的身分!何韻詩說:「人到最後能帶走的,大概也就一份『人生成績單』而已,就給你賺到整個世界,卻賣走了自己的靈魂,值得嗎?」何韻詩的這席話,令人動容也發人深省。對照作家余杰在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大國沉淪》的推薦序中這麼寫道:「這些年來最愛中國的不是中國的百姓,而是台灣的明星、商人、文人和政客。」更是顯得格外諷刺。
民主難得更須珍惜
民主是爭取來的,不是賞賜。香港公民努力爭取民主,盼創造自己的歷史,改變香港的未來。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台灣民主得來不易,我們更要珍惜,絕不能讓「今日香港」,成為「明日台灣」!
2014/12/16 【蘋果日報】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請教故宮:「陳澄波」是怎麼死的?(張肇烜)
陳澄波畫作:〈嘉義街中心〉1934年(油彩)
◎ 張肇烜(醫師)
今年是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895~1947)120歲誕辰,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舉辦了東亞五個城市的巡迴大展,最後一站回到台北故宮,也是故宮九十周年院慶的壓軸大展。
「陳澄波」的名字,近來常被提到,他的畫作於死後在蘇富比拍賣會創下華人油畫最高價紀錄。
「陳澄波」是怎麼死的?
陳澄波畫作:〈嘉義街中心〉1934年(油彩)
◎ 張肇烜(醫師)
今年是台灣近代重量級畫家陳澄波(1895~1947)一百二十歲誕辰,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舉辦了東亞五個城市的巡迴大展,最後一站回到台北故宮,也是故宮九十周年院慶的壓軸大展。
「陳澄波」的名字,近來常被提到,他的畫作於死後在蘇富比拍賣會創下華人油畫最高價紀錄。由於陳澄波是嘉義市人,「九合一選舉」新任嘉義市長涂醒哲就曾提出「陳澄波大道」的構想,期許嘉義市能找回文化與歷史傳統中的自尊與自信,就像陳澄波筆下鮮彩亮麗的嘉義市,充滿生命的活力與張力。歲末年終,陳澄波特展在故宮壓軸展出,陳澄波的生平引發關注。
關於陳澄波的生平,故宮這麼寫:
「1947 228事件發生,
三月二十五日,在嘉義車站前遭公開槍決,
得年五十三歲。」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論壇】鍵盤革命點亮「憲政時刻」(張肇烜)
◎ 張肇烜(醫師)
「九合一大選」落幕,國民黨潰不成軍慘敗塗地,被形容為「滅門血案」。馬政府和人民「不同心」,從大埔案、核四議題、關廠工人、國道收費員安置、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巢運和食安風暴,不斷地累積民怨,使得公民運動風起雲湧,因為這股強大公民社會的力量,造就「翻轉台灣政治」的新時代!
過去大家訕笑年輕人是「空氣票」,對政治冷感,漠不關心。PTT鄉民、臉書網友只會按讚打卡,常常都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時代不一樣了,聲援洪仲丘案二十五萬「白衫軍」的公民怒吼,透過網路串連,展現數位新時代的公民力量。而後的「太陽花學運」、「割闌尾行動」,鄉民訊息快速傳遞,全球網路串聯募資,快速動員集結人力物力,發起新型態的社會運動,「鄉民放下鍵盤,真的都來了」,新興的公民崛起成為最強而有力的社會監督力量。
網路串聯翻轉政治
很多人質疑,年輕人會去投票嗎?「九合一大選」,新世代再次讓人見證網路力量的強大。即便政府黨國、文宣廣告、組織派系傾全力積極拉抬國民黨選情,公民世代、網路鄉民卻用「鍵盤革命」串聯「改變理念」,不斷連載的「天龍無間道」漫畫、分享轉貼「縣市長立委議員投票指南」、以及「青年返鄉投票專車計畫」,讓很多從來不投票的年輕世代,決定「自己的家鄉自己救」!返鄉投票,翻轉政治,成為這次選舉中舉足輕重的關鍵改變力量。
「台灣大變天」已吹起序曲,九合一大選地方變天,是二O一六年中央變天的前奏。公民世代一路蓄積的巨大變動力量,也悄然點燃新的「憲政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即將「全民大沸騰」。唯有訴諸全民共識,推動全面性的憲政體制改革,揮別朝野藍綠惡鬥、代議制度失靈,「減少票票不等值」、「提升國會民意代表性」,才能使台灣破釜沉舟開創新格局,並深化鞏固得來不易的民主。
2014/12/2 【蘋果日報】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轉載】柯文哲當選感言
改變成真,向偉大的市民致敬!柯文哲當選感言:
感謝台灣、感謝偉大的市民朋友以堅定的意志,相信「政治就是找回良心」,相信「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相信「人因有夢想而偉大」,相信「眾人之智慧會超越個人之智慧」,相信「民主就是人民作主」,相信「如果有選擇,應該堅持正面和進步的方向」。這些相信的力量終於讓台北市改變成真。
親愛的市民朋友,我們啟動了愛和擁抱的力量,恢復了這座城市的光榮感。這次台北市長選舉的結果,彰顯了台灣民主的價值和台北市民追求進步的決心。此時此刻,對柯文哲而言,是選舉的結束,但是是承擔責任的開始。我會更加謙卑謹慎、艱苦奮鬥,在市民的監督之下,實現政見的承諾。
我先在此向其他六位競選伙伴致意:感謝陳汝斌、趙衍慶、李宏信及陳永昌四位先生的努力,共同見證民主的歷史;感謝連勝文先生對我的指教,讓我得以發現缺失、學習改進;我要特別感謝馮光遠先生,不但以光明磊落的君子風度參與選舉,而且提出許多務實的政見。六位競選伙伴對於市政藍圖的規劃,柯文哲都將虛心接受採納,同時,我向市民承諾的「六大願景」、三十項「柯P新政」、「透明廉政公約」以及「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都將帶進台北市政府具體實踐。
親愛的市民朋友,感謝有您。我離開台大醫院,獨自一人投入選舉時,支撐我的信念就是:「如果真心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所有的人都會一起來幫你」。造就台北改變成真的力量,來自於庶民、鄉民和公民。
我來自庶民,未來進入台北市政府會繼續傾聽庶民的聲音;鄉民力量的展現見證了網路世代的強大,無論是線上捐款、理念傳播、活動募集,這都是一場網路主導的選戰。從白衫軍到太陽花學運,公民運動造就了台灣新政治的來臨。公民社會的崛起不是否定政黨政治,而是開拓公民參與的契機。政黨與政治人物必須更謙卑面對公民社會,這也會是台灣政治的正向發展。
意識型態的高牆就要倒下,這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未來的台北市政府不但將成立「公民參與委員會」,也會提供給市民公開透明的市政資訊。我要再度向市府同仁承諾,在我任內市府公務員不必服務政治與政黨,只需要全心全力服務台北市民。
另外,我要感謝民主進步黨的謙讓,使「在野大聯盟」得以成軍。我也要特別感謝競選團隊:姚立明總幹事、李應元秘書長、紀政總團長,許許多多隱姓埋名默默付出的政治前輩,以及透過海選參與了這場選戰的年輕朋友。你們的努力,創造了2014年的台北奇蹟。
親愛的市民朋友,這是一場你與我共同以愛為名、標舉和解寬容、堅持公平正義的競選過程。感謝支持我的朋友們,也感謝沒有投票給我的朋友們,因為你們的聲音,我同樣聽到了。沒有人需要為選舉的結果感到失落,One city one family,選舉過後,台北市民都是一家人,每一位市民都是鞭策柯文哲的力量,這座偉大的城市會繼續前進。
今晚請帶著平安喜樂的心情好好睡一覺,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開始工作!謝謝大家!
【論壇】這一天,我們等很久了!
這一天,我們等很久了!我們鬱卒很久了!人民對「馬政府」執政無能的不滿,忍很久了!
「九合一選舉」是台灣的「期中選舉」,是對馬英九的「信任投票」。從二○一二年一月到現在,台灣已經有超過兩年沒有選舉,昨天的選舉是「新民意」的展現,人民告訴政府我們的心聲:「我們用選票給馬英九教訓」、「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我們從來沒有這麼期待選舉,我們從來沒有這麼期待趕快去投票,因為這一次的選舉是一場「價值觀」的選舉,是一場「追求公義」的選舉。馬政府執政無能,完全執政,完全卸責。執政六年多,只會牽拖在野黨,牽拖蔡英文,甚至牽拖被關在暗不見天日黑牢裡的陳水扁前總統。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人民選你做什麼?這些年來,人民過得不好,馬政府和我們「不同心」,我們期待「改變」,要用選票終結「金權政治」、「權貴世襲」、「貧富懸殊」和「貪腐無能」!
台灣「憤怒的中間選民」(angry middle)形成「板塊移動」(Party realignment),連過去「鐵板一塊」的北北基桃都潰堤,造就了「台灣大變天」!自己的家鄉自己救,自己的國家自己救,這一次連向來都被視為「空氣票」的年輕人都走出來,投下寶貴的一票!我們不管誇張的民調、猖獗的買票、瘋狂的賭盤和財團大老闆與政府的恐嚇,用最堅定、最篤定的心,為自己也為台灣投下這關鍵的一票!
這一天,我們等很久了!二○一四年十一月廿九日,我們共同寫下歷史,我們共同「翻轉台灣」,眾所矚目的台北市、台中市,國民黨通通慘敗!關鍵的彰化縣,國民黨也輸,連桃園市都遭到翻轉!無關藍綠,這是台灣人民的大勝利!這一天,國民黨「輸到脫褲」,「台灣大變天」!台灣人民集體用選票讓國民黨「下架」,給馬英九最大的「教訓」!
(作者為醫師)
2014/11/30 【自由時報】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論壇】台灣,明天過後
台灣,明天過後會如何?十一月二十九日「九合一大選」,是台灣的「期中選舉」,也是「價值觀」的選擇。
「會為你帶來麻煩的不是你未知的事實,而是被你信奉不疑的錯誤事實。」馬克吐溫的名言,說明多數人「不願面對的真相」。這些年來,台灣人民被政治綁架,被藍綠制約,政策的優劣、候選人的好壞,最終都不是考量的裁決。選戰到了最後階段,「搶救」、「告急」與「負面攻擊」佔盡了版面,用「悲情」、「恐嚇」的激情訴求無非是要讓選民再一次的「含淚」、「含血」、「含恨」投票。投票時只要「藍綠口哨一吹,選民自動歸隊。」
這些年來,每逢選舉就告訴我們要「拚經濟」,我們真的很疑惑:「拚的到底是誰的經濟?」著有《二十一紀資本論》的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聽到台灣的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對比於GDP,台灣的薪水低到不成比例。」他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GDP到哪裡去了?拚經濟拚到哪裡了?政黨和財團形成的金權政治,必然忽視基層和弱勢的心聲。
美國選舉常因「憤怒的中間選民」(angry middle)造成「板塊移動」(Party realignment),因而改變政局。台灣也可能因為以終結「金權政治」、「權力世襲」這些強而有力的號召而改變。「巢運」、「太陽花學運」不是偶然,和「佔領華爾街」運動一樣,都是百姓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對政府無力解決貧富、社會資源極度不均、反對資本財團垂簾聽政表達強烈的不滿!儘管在財富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九十九%,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一%的先鋒!
台灣,明天過後,太陽依然升起,人民生活如常。政黨的興衰、候選人的輸贏都非人民在意,我們在意的是一個價值,一個只要認真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窮人也有出頭天的機會。不是有錢有權才能成為人生勝利組,年輕人看的到希望,社會才會有未來!
2014/11/28 【蘋果日報】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轉載】關於出版的兩種神話
作家,是最辜負人們期待的行業之一。因為作品是神秘的創造。因為作家的心靈雖然孤單、但又與大眾共鳴。因為,沒有人說得清楚,心靈的深廣跟危險以及刺激,但有人願意垂釣下探......
【讀‧書‧人 專欄/吳鈞堯】
歐、美電影中,常見「作家」這行當。問他為什麼工作不幹了?因為立志寫一本書。妻外出工作糊口,夫天天窩居,因為一本書存在他腦袋,只差貼上郵票,就能寄發。劇情到後來,總是有了轉圜,夫獲得天啟般,日敲夜響打字機,機器喀拉喀拉滑,再下一幕,主角打扮時鮮,小說出版,晉升暢銷榜。
對應台灣出版環境,這是神話;對應我所知的創作狀態,也還是神話。
作家,是最辜負人們期待的行業之一。因為作品是神秘的創造。因為作家的心靈雖然孤單、但又與大眾共鳴。因為,沒有人說得清楚,心靈的深廣跟危險以及刺激,但有人願意垂釣下探。以他的哀樂承載世間的哀憂。給作家一種恭維,並且幻想他的美好,很可能是對作家遭逢的身心折磨,給予的道德回饋。因此,每當有人在我出版書籍之際,來電喊說恭喜了、該請客了,我都於心底謝謝他的恭維,卻也再一回辜負了他。
曾有朋友這麼估計,一個作家該賣多少書。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每一千個人買你一本,好歹就可賣兩萬三千本。真實狀態是,至少得再除以十。版稅多是訂價的百分之十。花三年寫完的十萬字小說,若碰見願意慷慨預付版稅的出版社,不過區區幾萬元,然後還得扣百分之二的勞保給付,更妙的是扣掉的款項,還得列入所得報稅。
作家在台灣,只能當副業。概念猶如台灣古早時代,夫外出打拼,妻偕子女,在家製作蝴蝶結、蕾絲等,補貼家用。這沒甚麼不對。作家也是手工業。
得有廣眾的閱讀人口,作家才能把他垂釣的繩子,更往下探。為了這不可知,但極可能獲得豐碩成果的回饋,作家才能丟棄了工作,寫一本書。不過,沒有極可能獲得的回饋,台灣作家還是一個比一個爭勇,探得很深。寫作,本非利益得以衡量。再說,很多作家是「自私」的,他的完成是一種藝術,沒有受眾的考量。
作家辜負一般大眾的期待了。這是一個幻滅的神話。
再一種幻滅是速度。作家寫作,偶有鬼神附魔時光,但是沉澱、讓文字與故事各自皈依,是需要時間的,猶如釀酒。期間潤稿修稿,自我推翻與改寫,是常有的事,以打字機喀拉喀拉滑,就完成一本書,這如果不是電影劇情,就是我孤陋寡聞。
大陸不讀書與讀書的人,顯然更高過台灣,台灣作家跨岸發展,當然是側重那些讀書份子。我曾有機會跨岸出版,但談述金門戰地必得詮述的共匪共匪,惹毛了審議單位。這也是出版的怪現象。
神話一個一個幻滅了。但是沒放棄,賣一百本、兩百本都寫,只因為神話本就稀有,而我輩只是,立志當人。
(source: http://cynthialinde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6/writer-fff.jpg)
【讀‧書‧人 專欄/吳鈞堯】
歐、美電影中,常見「作家」這行當。問他為什麼工作不幹了?因為立志寫一本書。妻外出工作糊口,夫天天窩居,因為一本書存在他腦袋,只差貼上郵票,就能寄發。劇情到後來,總是有了轉圜,夫獲得天啟般,日敲夜響打字機,機器喀拉喀拉滑,再下一幕,主角打扮時鮮,小說出版,晉升暢銷榜。
對應台灣出版環境,這是神話;對應我所知的創作狀態,也還是神話。
作家,是最辜負人們期待的行業之一。因為作品是神秘的創造。因為作家的心靈雖然孤單、但又與大眾共鳴。因為,沒有人說得清楚,心靈的深廣跟危險以及刺激,但有人願意垂釣下探。以他的哀樂承載世間的哀憂。給作家一種恭維,並且幻想他的美好,很可能是對作家遭逢的身心折磨,給予的道德回饋。因此,每當有人在我出版書籍之際,來電喊說恭喜了、該請客了,我都於心底謝謝他的恭維,卻也再一回辜負了他。
曾有朋友這麼估計,一個作家該賣多少書。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每一千個人買你一本,好歹就可賣兩萬三千本。真實狀態是,至少得再除以十。版稅多是訂價的百分之十。花三年寫完的十萬字小說,若碰見願意慷慨預付版稅的出版社,不過區區幾萬元,然後還得扣百分之二的勞保給付,更妙的是扣掉的款項,還得列入所得報稅。
作家在台灣,只能當副業。概念猶如台灣古早時代,夫外出打拼,妻偕子女,在家製作蝴蝶結、蕾絲等,補貼家用。這沒甚麼不對。作家也是手工業。
得有廣眾的閱讀人口,作家才能把他垂釣的繩子,更往下探。為了這不可知,但極可能獲得豐碩成果的回饋,作家才能丟棄了工作,寫一本書。不過,沒有極可能獲得的回饋,台灣作家還是一個比一個爭勇,探得很深。寫作,本非利益得以衡量。再說,很多作家是「自私」的,他的完成是一種藝術,沒有受眾的考量。
作家辜負一般大眾的期待了。這是一個幻滅的神話。
再一種幻滅是速度。作家寫作,偶有鬼神附魔時光,但是沉澱、讓文字與故事各自皈依,是需要時間的,猶如釀酒。期間潤稿修稿,自我推翻與改寫,是常有的事,以打字機喀拉喀拉滑,就完成一本書,這如果不是電影劇情,就是我孤陋寡聞。
大陸不讀書與讀書的人,顯然更高過台灣,台灣作家跨岸發展,當然是側重那些讀書份子。我曾有機會跨岸出版,但談述金門戰地必得詮述的共匪共匪,惹毛了審議單位。這也是出版的怪現象。
神話一個一個幻滅了。但是沒放棄,賣一百本、兩百本都寫,只因為神話本就稀有,而我輩只是,立志當人。
(source: http://cynthialindeman.com/wp-content/uploads/2013/06/writer-fff.jpg)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論壇】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
◎張肇烜
「儘管在財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99%,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1%的先鋒,用選票開始「翻轉台灣」,改變台灣,讓台灣的未來更美好!」
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阿摩司書》第5章24節寫著,「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正是台灣民眾渴求公義的心聲。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政策辦公室遭竊聽案,涉嫌裝設竊聽設備的徵信業者,法院認定「事證不足」,裁定「無保請回」;而後柯辦助理彭盛韶主動到北檢報到,當天下午就遭檢察官當庭以被告身分逮捕,依妨害秘密等罪嫌,「3萬元交保候傳」,並上銬由法警戒護走進候保室。彭盛韶堅持自己「完全清白」,「拒交保」,最後檢察官晚間2度開庭偵訊後,改為「無保飭回」,但是仍被限制住居。
彭盛韶放棄公務員身分經由海選進入柯辦,找徵信業者以防竊聽卻反被裝竊聽線材,因而捲入風波。豈料涉案的徵信業者「無保請回」,柯辦助理在無證無據下卻遭上銬、「交保候傳」。這是什麼樣子的神邏輯!不禁讓人想到2008年,雲林縣長蘇治芬未經傳訊就被雲林地署強制拘提到案,而後檢方立即向法院聲押蘇治芬。
法院沒有如檢方所願裁定收押禁見,反而准許蘇治芬以600萬元交保候傳。然而,硬頸的雲林女兒蘇治芬認為她根本就沒有犯罪,為什麼要交保?因此拒絕辦理交保手續,而被收押在看守所。蘇治芬高舉被上銬的雙手示眾,強烈抗議檢調單位的粗暴拘提和粗糙辦案,並且堅決絕食誓死以生命捍衛人格尊嚴。蘇治芬說,「清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沒有它,我寧願死!」最後這個案件在去年1月10日,三審定讞無罪,還蘇治芬清白。
彭盛韶的妻子獲悉先生遭上銬交保,在臉書寫下,「讓公義彰顯在這地,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看清楚到底是誰在說謊、誰在抹黑。」台灣每逢選舉,充斥負面抹黑攻擊,過去有「興票案」、「宇昌案」,這次則有「MG149」、「器官買賣」、「竊聽疑雲」和「活摘器官」。選舉「6大招數」,「買票」、「綁樁」、「賭盤」、「媒體廣告」、「司法」和「恐嚇牌」一一出籠。
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莫到選後才後悔莫及!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薪水沒有增加,物價愈來愈高,錢愈來愈薄,買不起房子、煩惱孩子的12年國教、貪污舞弊、黑心商人、黑心食品橫行,連「吃」都不能安心,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政府政策理應「福國利民」,怎麼可以「苦了百姓、肥了財閥」?「巢運」、「太陽花學運」並非偶然,和「佔領華爾街」運動一樣,都是百姓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對政府無力解決貧富社會資源極度不均、反對資本財團垂簾聽政表達強烈的不滿!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是一個抉擇的時刻,也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儘管在財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99%,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1%的先鋒,用選票開始「翻轉台灣」,改變台灣,讓台灣的未來更美好!
2014/11/24 【自由電子報】
「儘管在財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99%,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1%的先鋒,用選票開始「翻轉台灣」,改變台灣,讓台灣的未來更美好!」
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阿摩司書》第5章24節寫著,「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正是台灣民眾渴求公義的心聲。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政策辦公室遭竊聽案,涉嫌裝設竊聽設備的徵信業者,法院認定「事證不足」,裁定「無保請回」;而後柯辦助理彭盛韶主動到北檢報到,當天下午就遭檢察官當庭以被告身分逮捕,依妨害秘密等罪嫌,「3萬元交保候傳」,並上銬由法警戒護走進候保室。彭盛韶堅持自己「完全清白」,「拒交保」,最後檢察官晚間2度開庭偵訊後,改為「無保飭回」,但是仍被限制住居。
彭盛韶放棄公務員身分經由海選進入柯辦,找徵信業者以防竊聽卻反被裝竊聽線材,因而捲入風波。豈料涉案的徵信業者「無保請回」,柯辦助理在無證無據下卻遭上銬、「交保候傳」。這是什麼樣子的神邏輯!不禁讓人想到2008年,雲林縣長蘇治芬未經傳訊就被雲林地署強制拘提到案,而後檢方立即向法院聲押蘇治芬。
法院沒有如檢方所願裁定收押禁見,反而准許蘇治芬以600萬元交保候傳。然而,硬頸的雲林女兒蘇治芬認為她根本就沒有犯罪,為什麼要交保?因此拒絕辦理交保手續,而被收押在看守所。蘇治芬高舉被上銬的雙手示眾,強烈抗議檢調單位的粗暴拘提和粗糙辦案,並且堅決絕食誓死以生命捍衛人格尊嚴。蘇治芬說,「清譽是人的第二生命,沒有它,我寧願死!」最後這個案件在去年1月10日,三審定讞無罪,還蘇治芬清白。
彭盛韶的妻子獲悉先生遭上銬交保,在臉書寫下,「讓公義彰顯在這地,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看清楚到底是誰在說謊、誰在抹黑。」台灣每逢選舉,充斥負面抹黑攻擊,過去有「興票案」、「宇昌案」,這次則有「MG149」、「器官買賣」、「竊聽疑雲」和「活摘器官」。選舉「6大招數」,「買票」、「綁樁」、「賭盤」、「媒體廣告」、「司法」和「恐嚇牌」一一出籠。
求神打開選民的眼睛!莫到選後才後悔莫及!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薪水沒有增加,物價愈來愈高,錢愈來愈薄,買不起房子、煩惱孩子的12年國教、貪污舞弊、黑心商人、黑心食品橫行,連「吃」都不能安心,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政府政策理應「福國利民」,怎麼可以「苦了百姓、肥了財閥」?「巢運」、「太陽花學運」並非偶然,和「佔領華爾街」運動一樣,都是百姓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對政府無力解決貧富社會資源極度不均、反對資本財團垂簾聽政表達強烈的不滿!11月29日「九合一選舉」,是一個抉擇的時刻,也是一個改變的契機!儘管在財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99%,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1%的先鋒,用選票開始「翻轉台灣」,改變台灣,讓台灣的未來更美好!
2014/11/24 【自由電子報】
【轉載】柯文哲「愛與擁抱、推倒高牆」演講全文
柯文哲「愛與擁抱、推倒高牆」演講全文
新頭殼newtalk2014.11.23 林朝億/台北報導
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競選總部今(23)日下午舉辦「愛、擁抱台北」市民嘉年華大遊行,由自由廣場走到台北市政府。主辦單位宣稱現場人數高達20萬人,而柯文哲也在現場發表「愛與擁抱、推倒高牆」演講。
以下是柯文哲演講全文:
親愛的市民同胞、年輕朋友、大朋友、小朋友,(以及許許多多可愛的毛孩子們),大家午安、大家好。感謝各位帶著歡欣鼓舞的心情,一起以愛擁抱台北,以嘉年華的心情迎接即將來到的市長選舉,並期望改變可以成真。
從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到台北市政府的市民廣場,代表在「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之下,我們要讓台北市民走進台北市政府,參與市政成為這個城市的主人。今天下午沿路上,我看到繽紛的色彩、無數的創意以及各位朋友的笑容。感謝各位,我們做到了,我們一起改變了台灣的政治文化,選舉不再是悲情和恐嚇,而是光明和喜樂。
現在,我要拜託各位市民朋友,看看你身邊的人,無論是熟悉或陌生的,請你看看身邊的朋友。我們在燦爛的陽光底下、踏著親切的土地,呼吸著同樣的空氣、享受這一刻的美好。你和我,在這一座城市安身立命,你我的家人未來也將寄託在這座城市,你和我,從來都沒有不一樣。
過去,由於意識型態的對立,這座城市豎起了一道隱形而冰冷的高牆。這道高牆隔絕了你我,這道高牆把我們分成藍綠、統獨、國民和皇民;牆的兩邊,互相仇恨、互相叫罵、互相對立。這座高牆,不知何時出現的?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但是卻折磨著我們的親情、友情與愛情。今天,柯文哲站在這裡,要和所有的市民一起,用愛與擁抱,推倒這座高牆。從此時此刻開始,結束對立、結束叫罵、結束仇恨。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這是一場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事實上,這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以改變政治文化當作訴求的選戰。現在讓我們以愛為名,進行這一場改變文化的社會運動:推倒高牆、以愛擁抱台北。
今天的嘉年華遊行,柯文哲和各位朋友高高興興、快快樂樂走到台北市政府;相對之下,昨天的遊行,有人在另一頭全家抱頭痛哭,場面很悲情。但是我認為政治努力的目標是要使人民快樂而非悲傷。當然目前台灣社會仍有一些要克服的問題。例如:貧富差距、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居住正義不公平、教育資源不公平,這些都是我們要推倒的高牆。
親愛的市民朋友,以前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你要聽話」,聽爸爸媽媽的話、聽老師的話、聽大人的話…,我們許諾孩子一個安全的家,卻看著他們在決策反覆的十二年國教當中盲目奔波甚至哭泣。我們想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遮風避雨的所在。然而,家是房東的、是銀行的,是財團的。就算買了房子,沉重的房貸讓我們成為終生的屋奴。我們想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卻發現前面築起了一道又一道難以克服的高牆。我們必須集合起來用選票推倒這些高牆,公義使邦國高舉、和解讓城市重生。在高牆倒下的那一刻,這塊土地將重新升起愛與和平。
今天,我站在市政府前面,要向未來的市府同仁承諾:柯文哲是無黨籍,來自於公務員家庭,未來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不必為政治服務,不必為政黨服務,只需要盡心盡力為市民服務。柯文哲是無黨籍,當選之後沒有政黨當靠山,一旦做不好,兩黨都會攻擊我,所以我沒有鬆懈的權利,每一分每一秒都必須以市民為念、為市民打拚。
親愛的市民朋友,到投票日之前的每一天,我們都必須意志堅定,承受各種磨練。我們可以樂觀進取,卻不能鬆懈大意,更需要智慧和勇氣。這場選舉之關鍵在於「相信」兩個字,相信改變可以成真,相信公平正義可以實現,相信自己的一票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相信自己的一票可以改變台灣的歷史。11月29日請你去投票,為自己投一票、也為我們的孩子投下一票,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是下一代的未來。拜託大家,謝謝各位。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論壇】污名器官捐贈的大愛
這是我在蘋果論壇的第一篇文章。
◎ 張肇烜(醫師)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身穿白長袍肅然而立,師生皆白。宛如聖潔的白鷺鷥。十六隻昂然飛行的白鷺鷥,抖落季節光影、飛過俗世牽絆,選擇棲息在捨身樹……」作家簡媜在《宛如白鷺鷥》一文書寫姑丈被罕見疾病折磨多年,而後毅然決然在台大醫院簽下「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兩份意願書的心路歷程。
受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儒家思想影響,「死留全屍」的觀念根深柢固,連帶使得死後願意「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的民眾少之又少。作下這個抉擇如千斤之重,捐贈者和家屬「敦厚寬闊」的勇毅大願及「無我之愛」的奉獻大愛,是世間最動人的善舉。
而每位醫者穿上白袍之前都會宣誓醫師誓詞:「准許我進入醫業時,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崇敬及感戴;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輩首要的顧念。」醫師一心專心救人,特別在器官捐贈領域,盡力幫助器官捐贈者圓滿「遺愛人間」,使受贈者得以延續生命,這是無私也無我的薪傳與延續。
醫師救人不分藍綠
然而,選舉使人瘋狂!國民黨立委蘇清泉、廖國棟都是醫師出身,卻在立法院指控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涉嫌「活摘器官」,如此荒腔走板的指涉,引起醫界譁然。臉書發起「給醫界一個無政客的空間,讓我們專心救人。請蘇清泉委員辭去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活動,不到一天就獲萬人支持。
醫師救人不分藍綠,醫師盡力讓捐贈者遺愛人間,生命雖然死去,器官移植到受贈者身上得以獲得重生,器官捐贈是人世間最無私的大愛;如今因為一人或一黨之私的選舉被污衊抹黑,讓人看不下去!「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醫者的白袍和器官捐贈者的大愛如同白鷺鷥般純淨純善,與世間為名為利、為權為勢,化不掉也吞不下的憾恨形成強烈對比。選舉,無關藍綠對決,是價值觀是非的抉擇。
2014/11/22 【蘋果日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論壇】用選票「翻轉台灣」
◎張肇烜
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薪水沒有增加,物價愈來愈高,錢愈來愈薄,買不起房子、煩惱孩子的十二年國教、黑心商人、黑心食品橫行,連「吃」都不能安心……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新書《二十一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探討歐美貧富不均的問題,引發國際廣大迴響。近日皮凱提訪台表示:「對台灣不平等程度竟然高過歐洲多數國家及日本,頗感意外,未來考慮將台灣列為研究對象。」對於台灣的薪資狀況,他說:「聽到台灣的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對比於GDP,台灣的薪水低到不成比例」,皮凱提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
每次選舉,政黨和候選人都說要「拚經濟」,我們不禁要問,拚的是誰的經濟?台灣社會已經逐漸走向「靠爸」資本主義的社會,缺乏公平與正義,擁有龐大資產的富人得以不斷累積財富,而原本就欠缺資本的人們就算再怎麼努力都難以翻身。「政治」就像怪手般凌駕一切,台灣稅制被「政治」這隻怪手挖得千瘡百孔!漏洞連連的稅制使國家長期財政惡化,排擠國家建設、教育、國防經費,造成國家弱化、經濟成長緩慢、貧富差距擴大的惡性循環。
根據最新「國債鐘」顯示,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達五兆兩千六百億元。租稅負擔率通常以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例來表示,根據財政部的資料,台灣租稅負擔率曾高達二十%,其後逐年下滑,去年稅收佔GDP僅十二、六%。相較於二 O一二年其他國家,如美國十八、九%、英國二八、五%、新加坡十三、七%、韓國二十、二%、德國二三、二%、法國二八、三%,台灣租稅負擔率明顯較低。
然而,二OO八年之後,「遺產稅率」由原本和世界各國相比並不高的五十%大舉降為十%,從此台灣的熱錢逐漸增加、房價年年飆高、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大降遺產稅,獲利的是誰?是百姓嗎?獲利的都是大富豪!大降遺產稅使得有錢人的財富幾乎免稅移轉給子女,這是台灣社會貧富不均加劇的重要因子。或許有人會說,降低遺產稅可以讓熱錢回來台灣。是的,回來台灣做什麼?炒股、炒房、買帝寶,造成房價迭迭飆高,最後苦的還是百姓,都會區的居民可能辛苦了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個容身之處。
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政府政策理應「福國利民」,怎麼可以「苦了百姓、肥了財閥」?「巢運」、「太陽花學運」並非偶然,和「佔領華爾街」運動一樣,都是百姓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對政府無力解決貧富社會資源極度不均、反對資本財團垂簾聽政表達強烈的不滿!十一月二十九日「九合一選舉」,是一個抉擇的時刻,也是一個改變的契機!雖然在財富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九十九%,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一%的先鋒,用選票開始「翻轉台灣」,讓台灣的未來更好!
2014.11.21 自由時報
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薪水沒有增加,物價愈來愈高,錢愈來愈薄,買不起房子、煩惱孩子的十二年國教、黑心商人、黑心食品橫行,連「吃」都不能安心……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新書《二十一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探討歐美貧富不均的問題,引發國際廣大迴響。近日皮凱提訪台表示:「對台灣不平等程度竟然高過歐洲多數國家及日本,頗感意外,未來考慮將台灣列為研究對象。」對於台灣的薪資狀況,他說:「聽到台灣的薪資水平時『嚇了一大跳』,對比於GDP,台灣的薪水低到不成比例」,皮凱提說:「我不曉得這些GDP到哪去了?但我確定它肯定去了某些地方。」
每次選舉,政黨和候選人都說要「拚經濟」,我們不禁要問,拚的是誰的經濟?台灣社會已經逐漸走向「靠爸」資本主義的社會,缺乏公平與正義,擁有龐大資產的富人得以不斷累積財富,而原本就欠缺資本的人們就算再怎麼努力都難以翻身。「政治」就像怪手般凌駕一切,台灣稅制被「政治」這隻怪手挖得千瘡百孔!漏洞連連的稅制使國家長期財政惡化,排擠國家建設、教育、國防經費,造成國家弱化、經濟成長緩慢、貧富差距擴大的惡性循環。
根據最新「國債鐘」顯示,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達五兆兩千六百億元。租稅負擔率通常以賦稅收入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比例來表示,根據財政部的資料,台灣租稅負擔率曾高達二十%,其後逐年下滑,去年稅收佔GDP僅十二、六%。相較於二 O一二年其他國家,如美國十八、九%、英國二八、五%、新加坡十三、七%、韓國二十、二%、德國二三、二%、法國二八、三%,台灣租稅負擔率明顯較低。
然而,二OO八年之後,「遺產稅率」由原本和世界各國相比並不高的五十%大舉降為十%,從此台灣的熱錢逐漸增加、房價年年飆高、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大降遺產稅,獲利的是誰?是百姓嗎?獲利的都是大富豪!大降遺產稅使得有錢人的財富幾乎免稅移轉給子女,這是台灣社會貧富不均加劇的重要因子。或許有人會說,降低遺產稅可以讓熱錢回來台灣。是的,回來台灣做什麼?炒股、炒房、買帝寶,造成房價迭迭飆高,最後苦的還是百姓,都會區的居民可能辛苦了一輩子,也買不起一個容身之處。
這些年來,你過的好嗎?政府政策理應「福國利民」,怎麼可以「苦了百姓、肥了財閥」?「巢運」、「太陽花學運」並非偶然,和「佔領華爾街」運動一樣,都是百姓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對政府無力解決貧富社會資源極度不均、反對資本財團垂簾聽政表達強烈的不滿!十一月二十九日「九合一選舉」,是一個抉擇的時刻,也是一個改變的契機!雖然在財富和權勢的天平,我們永遠是最弱勢的九十九%,但是我們期許自己追求公理正義的美好價值是一%的先鋒,用選票開始「翻轉台灣」,讓台灣的未來更好!
2014.11.21 自由時報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轉載】宛如白鷺鷥
【聯合報╱簡媜】
觀大體老師入殮儀式有感靜肅中,百多位家屬依序跟隨引導學生步向教室。寬敞的大教室極冷,解剖台上躺著全身裹緊白布只能分辨身形的大體老師,其兩側站著該組學生,身穿白長袍肅然而立,師生皆白。宛如聖潔的白鷺鷥。十六隻昂然飛行的白鷺鷥,抖落季節光影、飛過俗世牽絆,選擇棲息在捨身樹……
1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我踏入台大醫學院校園,腦中浮出這兩句詩。微風早晨,六月將盡。
其實,在門外踱步一會兒,才下定決心似地進來的。剛才,從台大醫院捷運站出來,經過巴洛克風的醫院舊館,熙攘人潮已撩起記憶的漣漪,我的腳步沉了;過馬路迎向新館,知道再拐個彎就到醫學院,越發有一股風急葉落的感觸;急的是三十多年光陰何等無情,落的是無辜的人於今安在?因而,忍不住要放任地嘆息,彷彿這一嘆能把那一片枯葉喚回來,彷彿時光也肯協商,還給我一小段意猶未盡的青春。
首次帶我進醫學院校園的人懸壺濟世卻擋不住命運的折磨已提早離席。昔年圓拱門二號館的楓樹紅葉落在水窪上的景象還存在腦海,年輕時即使面對秋凋,心仍是滾燙的,因為還未認識歲月這名敵人。如今,眼前滿是初夏時節澎湃的綠意,卻有秋涼感慨,因為跟歲月交過手、領受了傷。隔了三十多年,今天是第二次踏進楓城,若我當年預知第二次踏入時將是沉甸甸的緬懷與喟嘆,年輕的我是捨還是不捨?
2
進入基礎醫學大樓,高挑且空蕩的大廳,恰好與嘈鬧的醫院現場形成強烈對比。這是學習生死課程的堂址,宜於靜謐,因為安靜才能練習聆聽每一個困在生死夾縫裡的人那微弱的呼救聲。
一面牆,掛著「無我之愛」四字,列出近三百位大體老師姓名。我仰頭誦讀,彷彿讀著敦煌石窟眾佛的世間小名。
我以為我來早了,一抬頭,看見蘭姑與穎弟夫婦、鳳妹夫婦都在,一早從羅東趕來的隆叔隨後也現身。姑媽說︰「謝謝你們特地來觀禮,他一定很高興。」他,我的姑丈謝幸治,是大體老師。今天是台大醫院為本年度十六位大體老師舉行入殮儀式並安排次日火化事宜的日子。
我們不是最早到的一家,大廳四周休憩區,已有多人或走動或交談。從穿著打扮看,都是尋常百姓,甚至比等待百貨公司周年慶開門的人更接近庶民模樣。也因此,我首先感受到每一位大體老師的護法家人的聲情面貌,感受到尋常中有一股不尋常的心靈力量,在布衣裙釵之中流動著。
承辦小姐一一呼點家屬,每一家由兩位醫學系學生負責引導,其中一位捧著花束,這是幫家屬準備的,作為儀式中獻花之用。
3
兩年前,被罕見疾病折磨了四年的姑丈,有一天對蘭姑提出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的想法。七十四歲的他不是虔誠信徒,一生風起雲湧,走著一條令家人追趕不及的險路。然而,或許如他一般任心揮灑、曠放豁達的人才能輕易跨過一般人難以跨越的觀念障礙。盛年時,他曾言,死之後無須以繁文縟節著辦,「人死有什麼?剩一個空殼而已。」想必「一個殼」的信念並未被頑固的「類澱粉沉積症」所阻塞,他在病情風平浪靜、意志完整清晰的時候,先後簽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又堅持簽下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兩份意願書。對一個談笑間能揮手相贈五花馬、千金裘的人,捐一個空殼,比主婦剝一支帶泥筍殼容易多了。
簽署四個月後,他的病情猝然生變,理應就醫卻忍著病痛不就,家人朋友合力要抱他出門,虛弱的他還用一隻手抓著沙發不放,或許是想用最自然最輕省的方式蛻化吧。因肺炎引起肺部積水,醫囑需抽水,動刀前再照片子,竟然無水了,免去一刀也保全了捐大體的條件,只能歸諸因緣殊勝或是意志堅定。倒數計時前兩天,他已無法言語,但意識清楚能以點頭搖頭表達心意。監測機器立在床邊,死亡陰影洶洶然湧入森冷的病房,令人不禁想起那兩份捐贈文件的真實性,考驗來了。蘭姑心中忐忑不安,病床邊再度問他,簽署的捐贈意願書可以反悔,「你後悔嗎?」
他搖頭。
再問一遍︰「你‧後‧悔‧嗎?」
搖頭,他用力搖搖頭。
倒數九小時。穎弟火速自美國趕回,幾夜不眠,一張蠟臉、兩隻火紅倦眼完全無法接受父親垂危的模樣;數月前他回來探望時父親還能一起出遊,應允他要努力復健,有一天到舊金山參觀兒子任職的皮克斯公司。此時,困惑、憤怒、悲傷與恐懼同時扼住他的情感與理智,他對那兩份捐贈文件起了激烈的推翻念頭;無法接受父親將離去,更不能想像一個做兒子的要把父親送上解剖台被千刀萬剮的事實。這想法讓人發狂!那些刀,那些將劃在父親身上的刀,已預先劃在兒子身上。他揣測父親是被誘導,並不「真的清楚」捐大體的意思,更不相信父親要這麼做。母子之間起了一層濃霧。他必須抵抗,為正在大口喘息已無法言語的父親抵抗所有逼進的利刃。倒數五小時。
抉擇,有千斤之重。我與他坐在病房外,七月熾烈的陽光自窗口照進來烘熱了坐椅,高壯的他如暴風中即將拔根的小樹,根本不是天地的對手。我看著他從小長大,能理解對年輕的他而言,第一次與死亡交手竟需同時面對父親將逝與捐大體兩道難關,這絕對會讓人崩潰。「……想到爸爸不能入土為安……」他喃喃低語,如無助稚子,陷入痛苦深淵。
我告訴他︰這是爸爸發下的大願,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我們做子女的雖然千般萬般不捨,但是必須把自己的感受放到一旁,如果爸爸值得我們為他勇敢,就要勇敢地幫他完成人生最後一個願望,這也是我們回報他、盡孝道的方式。民間舊觀念所批判的不孝、不能入土為安將導致家道衰敗,或是無關緊要的人隨意批評做兒女的殘忍,都是無稽之談,你都要拋棄。爸爸的境界已經超越這些了,我們怎麼可以把他拉下來?再者,如果今天你違背他的意願,將來想起來會懊悔,而這種懊悔永遠沒有彌補的機會!
他從小是個能修復缺憾、選擇以敦厚寬闊的心靈處世的人。父親在他的成長過程常常缺席,然而他並未落入怨尤,反倒流瀉一般耳聞的受寵兒女也給不出的親情。一席話後,內心風暴歇息,他一腳跨越俗世格局,天地頓時清朗。回到病房,他想單獨與爸爸說話。眾人退出,我在門口,見他坐在床頭,深情地望著父親,伸出手臂環抱他,另一隻手掌一遍遍撫梳他的額頭與髮,溫柔且堅定地在垂危父親的耳邊說︰「爸爸,我們都很愛你!爸爸,我們都很愛你!」
這是兒子的勇敢。任何一個即將燭滅的人,能依偎在兒子臂彎裡被溫柔地以愛語撫慰,都會無憾的。黃昏,姑丈安詳而逝,如願成為大體老師。
當遺體送到台大醫院,家屬得以最後一次瞻仰遺容時,穎弟與他的太太佳兒都說︰「爸爸的臉好像在微笑。」
含笑離去的父親,如願之後綻放的笑意,在生死茫茫兩岸之間,回頭一望,送給愛兒的靈魂馨香。
4
台大醫院誠摯且詳盡的說明讓家屬立即卸下種種疑惑;他們應能明白每一具躺在推車上的不僅是軀殼更是家屬心中永遠的摯愛,每一個踏進來的家屬都掙扎、征戰過了,希望能獲得尊重。是以,他們以迎接一位老師的規格對待被送來的大體。
經過一年藥物處理後,第二年新學期開始,姑丈與其他十五位捐贈者,將上解剖台擔任醫學系解剖課的大體老師。
開學後,十三位被分配到姑丈這一組的醫學系學生想來拜訪,欲了解老師生前的故事。蘭姑約他們在咖啡廳見面,她從這些知禮、活潑、聰敏的孩子身上再次印證姑丈的布施具有崇高的意義。臨別,學生問︰「謝媽媽,您還有什麼話要對我們說?」蘭姑說︰「你們好好學,謝老師在天之靈會保佑你們,將來都成為有醫德又有醫術的好醫生。」
捨與受是可以建立溫情聯繫的。因著這群習醫孩子來訪,蘭姑再次卸下悲懷,感受到異乎尋常的溫暖。她相信這些學生會認真學習,她也相信大體老師啟用那一天,若姑丈有靈,必會感到光榮。
5
教室外布告欄上,慎重地掛著裱框的每一位老師的照片與生平介紹,顯示出院方誠意。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生命交流,醫者,心中若沒有人,終究只是一門炫技之事。
靜肅中,百多位家屬依序跟隨引導學生步向教室。寬敞的大教室極冷,解剖台上躺著全身裹緊白布只能分辨身形的大體老師,其兩側站著該組學生,身穿白長袍肅然而立,師生皆白。
宛如聖潔的白鷺鷥。十六隻昂然飛行的白鷺鷥,抖落季節光影、飛過俗世牽絆,選擇棲息在捨身樹上。
每一家家屬被安排到大體老師前,入坐。在我們正前方,有三台解剖台,我悄聲問蘭姑,哪一個是姑丈?她指了中間那一台,說︰「他以前躺在床上睡覺就是這樣子。」我不禁默然,記憶的力量真是刻骨銘心,即便只有身形、背影,唯有至親才認得出自己的家人。
一股深沉的哀思籠罩整間教室,家屬們肅坐,各自望著至親的大體,悄悄低頭以面紙捏住鼻翼、擦拭眼角,謹慎地不碰破情感的甕。忽然傳來一陣哀傷的低泣聲,一位坐在輪椅上被推進來的老婆婆沿途哭泣著。是老妻還是白髮母親呢?無論何者,那位純潔的白鷺鷥老師,必定是老人家的至親至愛啊!
對家屬而言,今天是延後兩年才舉行的入斂典禮,迎回捨身教學的親人的大體。這兩年來的等待與追懷,又豈是言語能道盡?是以,實踐「無我之愛」精神的布施者是偉大的,而作為護法者的家人,其勇毅亦非常人。
典禮在莊嚴肅穆中進行,院長、所長、系主任、任教教授依序向家屬致誠摯的感謝。隨後,數位代表醫學系、牙醫系與解剖研究所的學生誦讀〈致大體老師的一封信〉。由於是對老師說話,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回想第一次上課時,掀開白布,何等驚恐緊張,深怕劃錯一刀,經過八個多月相處,又如何在老師身上學會每一條血管神經、每一塊肌肉骨骼。這些,「都是老師您無私的奉獻,我們才能學會基礎醫學這門課。」
一位學生哽咽地讀著感謝信,台下亦有同學紅了眼眶,那真摯的情感讓人感受一切的付出都有了代價;這代價不是要回到家屬身上,是因其真摯誠懇而使解剖台上躺著的白鷺鷥與坐著垂泣的家屬願意相信,是的,願意相信站在這間教室的白袍學子,將來戴上聽診器時,都記得前人奉獻,都聽得到病人心聲。
整個儀式不假禮儀社之手,全由學生親自為大體老師入斂、獻禮,大信封裝著的感謝信也慎重地放入棺內,伴他們化塵。每一位大體老師的家屬與學生在這一刻成為「親戚」,原先的哀傷情緒轉為家人般親密,一齊為他們畫下無比圓滿、充滿榮耀的句點。
禮成,退出。有位學生知道我,前來合照,照完之後一回頭才知背景是無我之愛那面牆,我不禁浮出一絲意念自問︰「願意把名字寫在上面嗎?」經此一問,方知捨身大愛之殊勝之艱難。
6
次日透早至二殯舉行火化儀式,全體學生提前到齊,列隊恭迎十六輛靈車。當禮儀師呼喊某某老師抵達,已成為「親戚」的家屬與學生上前行禮,「請老師下車」,由學生捧照、扶靈進入火化場。致祭典禮畢,家屬至休息室等待火化後撿骨,學生亦不解散,一起等待老師們化塵歸來。
撿骨時,家屬先撿,再由學生們依序持長箸撿一塊老師的骨骸放入骨灰罐,鞠躬致意。末了,家屬捧著靈骨罐,學生與家屬相互鞠躬作別。淡淡的依依不捨與說不清的謝意,在懷中的彷彿有知的靈罐裡,在作別的那一彎實實在在的鞠躬裡。
「謝媽媽,我們以後可以再聯繫。」一位很有禮貌的學生撥開人群跑來對蘭姑說再見。我笑著對他說︰「以後去找你看病。」他惶惶然搖頭︰「不要不要,做健康檢查就好啦!」顯然已對自己的職業有了禮貌性的敏感。
「做個好醫生!」我說。
7
「以後去找你看病。」我說。三十多年前,圓拱門建築如今改稱為醫學人文館的二號館,片片楓紅落在水窪上,雨過之後天色灰青,秋意已深。年輕的楓城之子談解剖課感觸,談詩與畫,談生命的脆弱與困惑,口若懸河,但當我說這句話,他竟惶然疊聲地回答︰「喔,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替我看病,還是不要我生病?
他自己竟早早病去了。
生與死之間存在著什麼?是醜陋的世間還是綿延的善念,是化不掉吞不下的憾恨還是依隨時間而翻飛的情懷?無論是什麼,當化塵化土時刻來臨,誰能不從呢?
姑丈的靈骨順利地晉入風景優美、俯瞰淡海的塔位。之後,我獨自上樓,尋找故人。
當我終於找到他的塔位,才完整地想起昨日徘徊在醫學院外面遲遲不忍踏入時盤旋在心中的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我伸手摸著他的名字,念給他下一句︰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觀大體老師入殮儀式有感靜肅中,百多位家屬依序跟隨引導學生步向教室。寬敞的大教室極冷,解剖台上躺著全身裹緊白布只能分辨身形的大體老師,其兩側站著該組學生,身穿白長袍肅然而立,師生皆白。宛如聖潔的白鷺鷥。十六隻昂然飛行的白鷺鷥,抖落季節光影、飛過俗世牽絆,選擇棲息在捨身樹……
1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我踏入台大醫學院校園,腦中浮出這兩句詩。微風早晨,六月將盡。
其實,在門外踱步一會兒,才下定決心似地進來的。剛才,從台大醫院捷運站出來,經過巴洛克風的醫院舊館,熙攘人潮已撩起記憶的漣漪,我的腳步沉了;過馬路迎向新館,知道再拐個彎就到醫學院,越發有一股風急葉落的感觸;急的是三十多年光陰何等無情,落的是無辜的人於今安在?因而,忍不住要放任地嘆息,彷彿這一嘆能把那一片枯葉喚回來,彷彿時光也肯協商,還給我一小段意猶未盡的青春。
首次帶我進醫學院校園的人懸壺濟世卻擋不住命運的折磨已提早離席。昔年圓拱門二號館的楓樹紅葉落在水窪上的景象還存在腦海,年輕時即使面對秋凋,心仍是滾燙的,因為還未認識歲月這名敵人。如今,眼前滿是初夏時節澎湃的綠意,卻有秋涼感慨,因為跟歲月交過手、領受了傷。隔了三十多年,今天是第二次踏進楓城,若我當年預知第二次踏入時將是沉甸甸的緬懷與喟嘆,年輕的我是捨還是不捨?
2
進入基礎醫學大樓,高挑且空蕩的大廳,恰好與嘈鬧的醫院現場形成強烈對比。這是學習生死課程的堂址,宜於靜謐,因為安靜才能練習聆聽每一個困在生死夾縫裡的人那微弱的呼救聲。
一面牆,掛著「無我之愛」四字,列出近三百位大體老師姓名。我仰頭誦讀,彷彿讀著敦煌石窟眾佛的世間小名。
我以為我來早了,一抬頭,看見蘭姑與穎弟夫婦、鳳妹夫婦都在,一早從羅東趕來的隆叔隨後也現身。姑媽說︰「謝謝你們特地來觀禮,他一定很高興。」他,我的姑丈謝幸治,是大體老師。今天是台大醫院為本年度十六位大體老師舉行入殮儀式並安排次日火化事宜的日子。
我們不是最早到的一家,大廳四周休憩區,已有多人或走動或交談。從穿著打扮看,都是尋常百姓,甚至比等待百貨公司周年慶開門的人更接近庶民模樣。也因此,我首先感受到每一位大體老師的護法家人的聲情面貌,感受到尋常中有一股不尋常的心靈力量,在布衣裙釵之中流動著。
承辦小姐一一呼點家屬,每一家由兩位醫學系學生負責引導,其中一位捧著花束,這是幫家屬準備的,作為儀式中獻花之用。
3
兩年前,被罕見疾病折磨了四年的姑丈,有一天對蘭姑提出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的想法。七十四歲的他不是虔誠信徒,一生風起雲湧,走著一條令家人追趕不及的險路。然而,或許如他一般任心揮灑、曠放豁達的人才能輕易跨過一般人難以跨越的觀念障礙。盛年時,他曾言,死之後無須以繁文縟節著辦,「人死有什麼?剩一個空殼而已。」想必「一個殼」的信念並未被頑固的「類澱粉沉積症」所阻塞,他在病情風平浪靜、意志完整清晰的時候,先後簽了「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又堅持簽下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兩份意願書。對一個談笑間能揮手相贈五花馬、千金裘的人,捐一個空殼,比主婦剝一支帶泥筍殼容易多了。
簽署四個月後,他的病情猝然生變,理應就醫卻忍著病痛不就,家人朋友合力要抱他出門,虛弱的他還用一隻手抓著沙發不放,或許是想用最自然最輕省的方式蛻化吧。因肺炎引起肺部積水,醫囑需抽水,動刀前再照片子,竟然無水了,免去一刀也保全了捐大體的條件,只能歸諸因緣殊勝或是意志堅定。倒數計時前兩天,他已無法言語,但意識清楚能以點頭搖頭表達心意。監測機器立在床邊,死亡陰影洶洶然湧入森冷的病房,令人不禁想起那兩份捐贈文件的真實性,考驗來了。蘭姑心中忐忑不安,病床邊再度問他,簽署的捐贈意願書可以反悔,「你後悔嗎?」
他搖頭。
再問一遍︰「你‧後‧悔‧嗎?」
搖頭,他用力搖搖頭。
倒數九小時。穎弟火速自美國趕回,幾夜不眠,一張蠟臉、兩隻火紅倦眼完全無法接受父親垂危的模樣;數月前他回來探望時父親還能一起出遊,應允他要努力復健,有一天到舊金山參觀兒子任職的皮克斯公司。此時,困惑、憤怒、悲傷與恐懼同時扼住他的情感與理智,他對那兩份捐贈文件起了激烈的推翻念頭;無法接受父親將離去,更不能想像一個做兒子的要把父親送上解剖台被千刀萬剮的事實。這想法讓人發狂!那些刀,那些將劃在父親身上的刀,已預先劃在兒子身上。他揣測父親是被誘導,並不「真的清楚」捐大體的意思,更不相信父親要這麼做。母子之間起了一層濃霧。他必須抵抗,為正在大口喘息已無法言語的父親抵抗所有逼進的利刃。倒數五小時。
抉擇,有千斤之重。我與他坐在病房外,七月熾烈的陽光自窗口照進來烘熱了坐椅,高壯的他如暴風中即將拔根的小樹,根本不是天地的對手。我看著他從小長大,能理解對年輕的他而言,第一次與死亡交手竟需同時面對父親將逝與捐大體兩道難關,這絕對會讓人崩潰。「……想到爸爸不能入土為安……」他喃喃低語,如無助稚子,陷入痛苦深淵。
我告訴他︰這是爸爸發下的大願,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我們做子女的雖然千般萬般不捨,但是必須把自己的感受放到一旁,如果爸爸值得我們為他勇敢,就要勇敢地幫他完成人生最後一個願望,這也是我們回報他、盡孝道的方式。民間舊觀念所批判的不孝、不能入土為安將導致家道衰敗,或是無關緊要的人隨意批評做兒女的殘忍,都是無稽之談,你都要拋棄。爸爸的境界已經超越這些了,我們怎麼可以把他拉下來?再者,如果今天你違背他的意願,將來想起來會懊悔,而這種懊悔永遠沒有彌補的機會!
他從小是個能修復缺憾、選擇以敦厚寬闊的心靈處世的人。父親在他的成長過程常常缺席,然而他並未落入怨尤,反倒流瀉一般耳聞的受寵兒女也給不出的親情。一席話後,內心風暴歇息,他一腳跨越俗世格局,天地頓時清朗。回到病房,他想單獨與爸爸說話。眾人退出,我在門口,見他坐在床頭,深情地望著父親,伸出手臂環抱他,另一隻手掌一遍遍撫梳他的額頭與髮,溫柔且堅定地在垂危父親的耳邊說︰「爸爸,我們都很愛你!爸爸,我們都很愛你!」
這是兒子的勇敢。任何一個即將燭滅的人,能依偎在兒子臂彎裡被溫柔地以愛語撫慰,都會無憾的。黃昏,姑丈安詳而逝,如願成為大體老師。
當遺體送到台大醫院,家屬得以最後一次瞻仰遺容時,穎弟與他的太太佳兒都說︰「爸爸的臉好像在微笑。」
含笑離去的父親,如願之後綻放的笑意,在生死茫茫兩岸之間,回頭一望,送給愛兒的靈魂馨香。
4
台大醫院誠摯且詳盡的說明讓家屬立即卸下種種疑惑;他們應能明白每一具躺在推車上的不僅是軀殼更是家屬心中永遠的摯愛,每一個踏進來的家屬都掙扎、征戰過了,希望能獲得尊重。是以,他們以迎接一位老師的規格對待被送來的大體。
經過一年藥物處理後,第二年新學期開始,姑丈與其他十五位捐贈者,將上解剖台擔任醫學系解剖課的大體老師。
開學後,十三位被分配到姑丈這一組的醫學系學生想來拜訪,欲了解老師生前的故事。蘭姑約他們在咖啡廳見面,她從這些知禮、活潑、聰敏的孩子身上再次印證姑丈的布施具有崇高的意義。臨別,學生問︰「謝媽媽,您還有什麼話要對我們說?」蘭姑說︰「你們好好學,謝老師在天之靈會保佑你們,將來都成為有醫德又有醫術的好醫生。」
捨與受是可以建立溫情聯繫的。因著這群習醫孩子來訪,蘭姑再次卸下悲懷,感受到異乎尋常的溫暖。她相信這些學生會認真學習,她也相信大體老師啟用那一天,若姑丈有靈,必會感到光榮。
5
教室外布告欄上,慎重地掛著裱框的每一位老師的照片與生平介紹,顯示出院方誠意。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生命交流,醫者,心中若沒有人,終究只是一門炫技之事。
靜肅中,百多位家屬依序跟隨引導學生步向教室。寬敞的大教室極冷,解剖台上躺著全身裹緊白布只能分辨身形的大體老師,其兩側站著該組學生,身穿白長袍肅然而立,師生皆白。
宛如聖潔的白鷺鷥。十六隻昂然飛行的白鷺鷥,抖落季節光影、飛過俗世牽絆,選擇棲息在捨身樹上。
每一家家屬被安排到大體老師前,入坐。在我們正前方,有三台解剖台,我悄聲問蘭姑,哪一個是姑丈?她指了中間那一台,說︰「他以前躺在床上睡覺就是這樣子。」我不禁默然,記憶的力量真是刻骨銘心,即便只有身形、背影,唯有至親才認得出自己的家人。
一股深沉的哀思籠罩整間教室,家屬們肅坐,各自望著至親的大體,悄悄低頭以面紙捏住鼻翼、擦拭眼角,謹慎地不碰破情感的甕。忽然傳來一陣哀傷的低泣聲,一位坐在輪椅上被推進來的老婆婆沿途哭泣著。是老妻還是白髮母親呢?無論何者,那位純潔的白鷺鷥老師,必定是老人家的至親至愛啊!
對家屬而言,今天是延後兩年才舉行的入斂典禮,迎回捨身教學的親人的大體。這兩年來的等待與追懷,又豈是言語能道盡?是以,實踐「無我之愛」精神的布施者是偉大的,而作為護法者的家人,其勇毅亦非常人。
典禮在莊嚴肅穆中進行,院長、所長、系主任、任教教授依序向家屬致誠摯的感謝。隨後,數位代表醫學系、牙醫系與解剖研究所的學生誦讀〈致大體老師的一封信〉。由於是對老師說話,人的情感自然流露;回想第一次上課時,掀開白布,何等驚恐緊張,深怕劃錯一刀,經過八個多月相處,又如何在老師身上學會每一條血管神經、每一塊肌肉骨骼。這些,「都是老師您無私的奉獻,我們才能學會基礎醫學這門課。」
一位學生哽咽地讀著感謝信,台下亦有同學紅了眼眶,那真摯的情感讓人感受一切的付出都有了代價;這代價不是要回到家屬身上,是因其真摯誠懇而使解剖台上躺著的白鷺鷥與坐著垂泣的家屬願意相信,是的,願意相信站在這間教室的白袍學子,將來戴上聽診器時,都記得前人奉獻,都聽得到病人心聲。
整個儀式不假禮儀社之手,全由學生親自為大體老師入斂、獻禮,大信封裝著的感謝信也慎重地放入棺內,伴他們化塵。每一位大體老師的家屬與學生在這一刻成為「親戚」,原先的哀傷情緒轉為家人般親密,一齊為他們畫下無比圓滿、充滿榮耀的句點。
禮成,退出。有位學生知道我,前來合照,照完之後一回頭才知背景是無我之愛那面牆,我不禁浮出一絲意念自問︰「願意把名字寫在上面嗎?」經此一問,方知捨身大愛之殊勝之艱難。
6
次日透早至二殯舉行火化儀式,全體學生提前到齊,列隊恭迎十六輛靈車。當禮儀師呼喊某某老師抵達,已成為「親戚」的家屬與學生上前行禮,「請老師下車」,由學生捧照、扶靈進入火化場。致祭典禮畢,家屬至休息室等待火化後撿骨,學生亦不解散,一起等待老師們化塵歸來。
撿骨時,家屬先撿,再由學生們依序持長箸撿一塊老師的骨骸放入骨灰罐,鞠躬致意。末了,家屬捧著靈骨罐,學生與家屬相互鞠躬作別。淡淡的依依不捨與說不清的謝意,在懷中的彷彿有知的靈罐裡,在作別的那一彎實實在在的鞠躬裡。
「謝媽媽,我們以後可以再聯繫。」一位很有禮貌的學生撥開人群跑來對蘭姑說再見。我笑著對他說︰「以後去找你看病。」他惶惶然搖頭︰「不要不要,做健康檢查就好啦!」顯然已對自己的職業有了禮貌性的敏感。
「做個好醫生!」我說。
7
「以後去找你看病。」我說。三十多年前,圓拱門建築如今改稱為醫學人文館的二號館,片片楓紅落在水窪上,雨過之後天色灰青,秋意已深。年輕的楓城之子談解剖課感觸,談詩與畫,談生命的脆弱與困惑,口若懸河,但當我說這句話,他竟惶然疊聲地回答︰「喔,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替我看病,還是不要我生病?
他自己竟早早病去了。
生與死之間存在著什麼?是醜陋的世間還是綿延的善念,是化不掉吞不下的憾恨還是依隨時間而翻飛的情懷?無論是什麼,當化塵化土時刻來臨,誰能不從呢?
姑丈的靈骨順利地晉入風景優美、俯瞰淡海的塔位。之後,我獨自上樓,尋找故人。
當我終於找到他的塔位,才完整地想起昨日徘徊在醫學院外面遲遲不忍踏入時盤旋在心中的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我伸手摸著他的名字,念給他下一句︰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論壇】青年投票,翻轉台灣
◎張肇烜
台灣歷年大大小小選舉,「年輕世代」的投票率明顯偏低,年輕人不出來投票,青年支持度相當於「空氣票」。「年輕人為什麼不投票?」「對政治冷感」,認為事不關己、「對藍綠惡鬥厭惡」、覺得投了也沒用?投票,是公民參政最直接的管道;年輕人不投票,政策自然傾向投票率高的族群,無形中對年輕世代造成傷害。
台灣實質平均薪資已經倒退回十六年前的水準,大學生起薪二十二K,有七成的年輕人月薪不到三萬元;薪資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房價比起十六年前,卻足足漲了一倍!買房置產,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毋庸置疑的,身處「低薪」、「高房價」的青年世代,是身陷財團化與貧窮化之下的「崩世代」!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未來自己顧!」青年人若不關心政治,年輕人的現在和未來也不會被關心,政治更會不斷地干擾或影響你的生活。從苗栗大埔事件、反媒體壟斷、到今年三月的太陽花運動,青年參與公民運動風起雲湧,起因於年輕世代對於社會現況的不滿,對於不公不義所迸發出的義憤,是股無法抗拒的巨大力量!
今年有投票權的選民約莫一千八百萬人,其中「首投族」佔了一百萬人,而二十到三十五歲的「青年族群」,佔了五百二十萬票,接近三成的比率,是左右選情的關鍵。十一月二十九日「九合一選舉」,是台灣的「期中選舉」,也是「翻轉台灣」的新契機。「青年投票」,「翻轉台灣」!「悲情牌」、「危機牌」、「恐嚇牌」、「訴諸藍綠對決」或是「含恨含血投票」都將成為老舊的過去。年輕世代,要用手中的選票改變自己的家鄉,也奪回自己的未來!
2014/11/15 【自由時報】
台灣歷年大大小小選舉,「年輕世代」的投票率明顯偏低,年輕人不出來投票,青年支持度相當於「空氣票」。「年輕人為什麼不投票?」「對政治冷感」,認為事不關己、「對藍綠惡鬥厭惡」、覺得投了也沒用?投票,是公民參政最直接的管道;年輕人不投票,政策自然傾向投票率高的族群,無形中對年輕世代造成傷害。
台灣實質平均薪資已經倒退回十六年前的水準,大學生起薪二十二K,有七成的年輕人月薪不到三萬元;薪資倒退到十六年前水準,房價比起十六年前,卻足足漲了一倍!買房置產,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毋庸置疑的,身處「低薪」、「高房價」的青年世代,是身陷財團化與貧窮化之下的「崩世代」!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未來自己顧!」青年人若不關心政治,年輕人的現在和未來也不會被關心,政治更會不斷地干擾或影響你的生活。從苗栗大埔事件、反媒體壟斷、到今年三月的太陽花運動,青年參與公民運動風起雲湧,起因於年輕世代對於社會現況的不滿,對於不公不義所迸發出的義憤,是股無法抗拒的巨大力量!
今年有投票權的選民約莫一千八百萬人,其中「首投族」佔了一百萬人,而二十到三十五歲的「青年族群」,佔了五百二十萬票,接近三成的比率,是左右選情的關鍵。十一月二十九日「九合一選舉」,是台灣的「期中選舉」,也是「翻轉台灣」的新契機。「青年投票」,「翻轉台灣」!「悲情牌」、「危機牌」、「恐嚇牌」、「訴諸藍綠對決」或是「含恨含血投票」都將成為老舊的過去。年輕世代,要用手中的選票改變自己的家鄉,也奪回自己的未來!
2014/11/15 【自由時報】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轉載】回歸自己的圓滿
文/梁玉明
母親的語言發生障礙後,我對聲音的體悟也開始多樣化了。
母親發出「喵!」的一聲,我聽了知道是在叫自己,卻有變身成貓的感覺。母親發出「駕!」的一聲,我的眼前閃過一匹馬,還是黑褐色皮毛閃亮的駿馬。母親瞪著眼睛對我「嗨!」一聲,我彷彿成了日本軍官,還打著綁腿、預備出征的樣子。
於是我隨著母親發出的聲響,「咚!」成了一個鼓,「鏘!」成了一面鑼,我對世間喜怒哀樂的感受,開始變得遲鈍、不確定,沒有了立即的接收力;反而對單純的聲音、笑容、動作呈現出敏感的反應來。我想:這應該是頭腦的思惟運作,在我本有的覺性面前,讓出了一個當下的空間。
原來外境的任何聲響、動作,都沒有確定的意義;是與我的心境連結之後,才呈現出意義來。誰曉得我的心裡儲存了多少畫面?更別說其他人心裡的資料庫了。還只有「無量無邊」差堪形容呢!於是一張理解、包容、體諒的網絡,朝向無量無邊的天際展開,此網所及之處,一律潔淨、圓滿、超越!
語言原本就是用來表情達意的,這樣單純的發音,本質上雖無意義,但母女雙方都能在聲紋音波裡,將豐富的含意瞬間解讀到位,那就是最高級的溝通了。我隱約覺得有一種不尋常的美善,飽含著流動的意象,充塞著溫暖潤澤的氣息,正不斷豐富著我的生命。我可以辨認出來,那是一般應對中無法企及的一塊處女地,卻讓母親藉著有堵塞的腦血管、有缺陷的意識、有障礙的語言,在一片混沌之中,既單純又艱難地碰觸到了。
我甚至於猜測,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應該也是類似的系統運作!愁苦眾生的一個聲音,在祂的磁場中形成了一個畫面、一個情節、一個故事,祂在一瞬間解讀明白,於是眾生的憂悲苦惱,很輕易的就被理解、被寬宥、乃至被救拔了。
父親不時地招喚我,要我幫忙翻譯母親的意思,要我處理母親的便溺。聽母親那有音無字的話語,對父親來說是一項無奈的煎熬。我雖然不是每一句都能立即解讀,但以一個作妻子的同理心,猜猜母親會對父親說些什麼,也都八九不離十。父親那聲聲的呼喚,彷彿穿越時空而來,有著火辣辣的急迫性,和沉甸甸的下墜感,我一概以雀躍之心應承著;父親的身軀卻彷彿被掏空了似的,短期內消瘦了十幾公斤,肚腹與腰部長出了帶狀皰疹。我設想著:一定是難以言宣的壓力,幻化成帶菌的細胞,從老人家深層的內心,逐漸竄到了表皮,啊!它們啃噬著的,是父親的血肉之軀、是我垂垂老矣的父親啊!在淚水逐漸淹沒眼眶之際,我選擇了站在父親這根頂梁柱的背後。
父親的每一個呼喚就是我的一個當下,沒有任何事比母親的便溺更緊急,稍一遲疑,迎接我的可能就是整床尿騷的床單。每當夜深人靜,與母親四目相對,背景是一灘立刻要處理的糞便,當下就是我訓練專注最好的時機了。我將母親的腿固定好位置,然後端上一盆溫水,像面對一件神聖的藝術品一般,把母親的臀部擦拭得乾乾淨淨,自我滿意度達到百分百,堪稱是一項僅供我們母女兩人欣賞的傑作。我心想:這就是我的修行啊!母親是我的一畝「恩田」,目前正值缺土需水期,此時不犁田灌溉尚待何時?於是肉體的疲累辛勞,完全被精神上的滿足感湮沒殆盡。
人生有三大福田需要勤加耕耘:恭敬禮拜佛法僧、供養上師,是耕耘「敬田」;孝養父母是灌溉「恩田」;慈悲對待周遭愁苦的眾生,就是關注「悲田」了。此生要有足夠的因緣福報,才會在適當的時機值遇佛法僧,也才有一畝莊嚴的敬田呈現在你面前。面對恩田,你也能看出其中的需求,心力充沛的供應無虞,彩繪出禾苗欣欣向榮的景致。至於觸目所及的悲田,正為你提供了展現智慧、長養慈悲心的肥沃土壤,催促著你快快播種呢!
父親長久被母親捧在手心裡,是個養尊處優的大老爺,一旦母親倒下了,他的惶恐不安可想而知,稍有不如意就朝四周發洩,其他人嘴裡不說,卻以各種理由漸漸散去。我站在修行的立場,全然接納下來,按照師父的教誨:「要回歸自己的圓滿,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一切好與一切壞。邏輯很簡單,好壞是你去分別出來的,所以要把它還原回去,這樣全數的接納好與壞,就是打破分別心的真正實踐。」
當時的我聽了師父的話,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今將身邊發生的事情沉澱下來觀察,才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母親的中風是壞嗎?卸下了數十年的重擔,享受一下被服侍的滋味,讓女兒順理成章的回歸娘家,重溫原生家庭的溫馨,誰曰不宜?父親的斥責是壞嗎?感受一下父親的真性情,讓我心靈的空間更加擴大,包容力展現無餘,有何不美?當一個人活在世間,看什麼都是美好的,那跟在天堂有何不同呢?心念一轉,當下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啦!原來這些場景、劇情的安排,就是為了讓我了悟、讓我回歸自己的圓滿,一條康莊大道已然呈現在眼前。
我彷彿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八十多歲的父親,對著五、六十歲的兒女叱來喝去,喝叱內容聽在我的耳裡,完全不起任何情緒作用,因為我早已為心靈穿上了一件「忍辱」的外衣,當下聚焦在父親耳聰目明、聲音宏亮的氛圍裡,內心頓時充滿了欣慰與感恩;那是一種滋養的感覺,就像腐爛的植物埋在土裡,自然發酵成有機肥料一樣,沒有一絲一毫人為的造作。我心裡明晃晃的感知到:那樣的親情互動、聲色情境,也是有保存期限的,只是不確定三年或五載。
我很確定,我的靈魂選擇留在此處,或許冥冥中有些未知的寶藏待開發,或許親子關係中有些缺陷待修補,總之,要留下來、走下去才有更精采的劇情發展啊!
母親的皮膚依然細緻,只是沒有了腰身,年輕時豐滿的乳房,折疊在肚腹之上,每每擦澡時都要搬動一番,還要察看有無溼疹,讓我不禁想到那些為了性感而去隆乳的婦女,到了老年就會知道當初的欲求是個累贅了。
「一、二、三!」不再有木頭人的聯想,而是給母親塞便盆時的預備式,也是抱母親起身的口令。母女體重相差了二十公斤,若不協調一致的出力,根本無法完成移動的任務。母親的汗味、尿味、糞味,交織成濃濃的成長記憶。誰不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拉拔長大的呢?何況母親還以駕輕就熟之姿,幫忙帶大了幾個內外孫子,一路來的辛苦,都呈現在年老退化的軀體上了。
我摩娑著母親的肚腹,圓圓滾滾的十分滑膩,很難想像有多少油脂覆蓋著器官,那是經年累月缺乏運動的成果吧!我的體質與母親相似,但不想在二十幾年之後步其後塵,現在就要知所警惕了。母親年輕時的卓越丰姿,我記憶猶深,如今卻已渺無蹤跡!
兒女成家立業了,先生職場退休了,我的後半場人生正有無限的可能。回歸娘家照顧年老的父母,原先並不在我的計畫中,但是老天爺的大筆一揮,瞬間就加了這樣一個橋段:原本是歡欣鼓舞、闔家團聚的大年夜,卻在悽悽慘慘的背景音樂中,鏡頭拉到了醫院裡,全家人憂心忡忡的,為了母親的安危祈禱。來!給母親一個特寫:穿著睡衣的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用化妝,像一個無意中被找出來的舊布娃娃,神色黯淡渙散,中風癱瘓的肢體,隱藏在被單底下,沒有任何一句台詞,所有劇情的交代,必須從家人對話中鋪展開來。
「最穩妥的方式,就是大姐把媽媽帶到台北照顧。」大弟與爸爸商議之後說:「因為姐夫也退休了,人手不缺。到時候看需要多少開支,我們再來分攤。」小弟也認為這個主意不錯,爸爸更是舉雙手贊成。我與先生頻頻點著頭,附和著大夥的意見。無奈母親以一票否決了這個提議,用表情動作強烈表示要留在家裡。於是弟弟們過完年假,紛紛回到工作崗位,我與先生留下來照顧母親,沒有誰慫恿我們夫妻要承擔這個責任,而是劇情的發展讓我覺得,這或許不是老天爺安排的橋段,而是我出生之前就擬定的計畫。我很確定,我的靈魂選擇留在此處,或許冥冥中有些未知的寶藏待開發,或許親子關係中有些缺陷待修補,更或許彼此觀念中有些瑕疵待修正。總之,要留下來、走下去才有更精采的劇情發展啊!
婚後三十餘年來,我首度與父母親長時間相處,眼見母親與死神拔河,勝了第一場。也許是肺部衰弱的關係,母親的氣息很沉重,而且偶有短暫的停頓,母親的一呼一吸,牽動著我敏感纖細的心靈,原來這就是「生命在呼吸間」的最佳寫照啊!父親雖然失去了母親的呵護,但受寵的餘習猶存,嬌貴的生活習慣一時改不過來,就像家道中落的貴公子,雖然身無分文,舉手投足依然有著一股貴氣。頤指氣使的習性,一開口就暴露無遺,自己卻渾然不覺,讓我不禁心生悲憫,暗忖著:他還有學習改善的空間嗎?我會不會是他最後的一個機會呢?
弟弟們認為請外勞來照顧母親,似乎是個長久之計,我這個大姐還是可以陪伴著母親,有了幫手就不會太操勞了。我與自己的良心琢磨著:母親已經八十五歲了,還有什麼長久不長久的?是老天給了我一個孝養的機會,我不忍心讓父母在風燭殘年,還要去適應、防範外勞,那將耗費他們許多的精力,而他們的餘力已經很有限了。弟弟們的諸般好意,我可以心領神會,也不想讓他們承擔過多的愧咎,於是輕描淡寫的告訴弟弟說:「讓我這個內勞先抵擋一陣吧!」
母親在我的照看之下,一天好似一天,已經會說「謝謝、好、不要、等一下」了。我感覺自己就是母親的藥,母親康復的機緣,就繫在我的一念之間。記得泰戈爾曾經說過:「對於世界來說,你只是一個人,但對於某人來說,你就是他的世界。」我願意把母親的世界承擔起來、豐富起來。在照顧母親的同時,也不時將我空曠的、無染的能量場散發出來,用無條件的愛包裹住父親。於是我在同一個時空之下,體驗著三個人的生活,每當生活中有不和諧的音符出現,就是我施展身手的機會了。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安身立命的模式:我就是來找逆境違緣的,那將是我修行的墊腳石;順風順水的日子,會讓人不知不覺的沉淪,我可不要落入這樣的陷阱中啊!
我知道針灸對母親的康復有幫助,但不知哪兒有好的針灸師,就到黃昏市場去打聽。心想:問它十七、八個人,總有一個人會知道吧?結果賣烤鴨的、賣皮蛋的都說不知道。第三次出擊,問到一位推著輪椅的太太,我以為她跟我一樣,是推著母親逛市場的,結果猜錯了;她是居家服務員,推著她的案主出來散步。
真是遇到貴人了,這位居家服務員不但推薦了有口碑的針灸師,還告訴我可以向社會局申請居家服務、復康巴士等殘障社會福利。每當提起這段尋訪因緣,我都用「孝感動天」來調侃自己。
先生見我的應對游刃有餘,心情也格外平靜,忍不住誇獎我的脾氣愈磨愈好了,一副八風吹不動的模樣。我說:「我這是藉境練心來著!平常接觸的人都太含蓄了,沒法表達真實的心態,瞧!爸爸的表達多直接啊!多淺白啊!完全是他的真實心態,不滿的情緒劈頭蓋臉、一股腦的撒下來,雖然當時感到有點錯愕,事後想一想也滿痛快!」為了讓先生了解,我應對的背後都是有修行依據的,就用廣欽老和尚的教誨來舉例說明。廣欽老和尚說:「拚命做事還被嫌,就是六度總修了。」
你看!我們出錢出力、毫不吝惜,這樣的付出就是修布施;稍有不到之處,還被爸爸嫌棄,就是修忍辱;在受到責備的當下,我們沒有起瞋心,保持平和的心境,就是修禪定;明明可以反駁的,我們卻沒有回嘴,就是修持戒;我們能轉念想到,老人家的不滿已經產生,發洩出來比悶在心裡要好,就是修智慧啊!還有一個精進,對了!我們把七十多公斤的媽媽,在床鋪、輪椅、轎車之間抱上抱下,每周一、三、五針灸,二、四、六復健,少不得汗流浹背,做得實在很辛苦,這就是修精進啦!
瞧!這一趟無人安排的回歸之旅,隱隱透露出圓滿成功的徵兆,因為我順從靈魂深處的意願,毫不勉強的接受了一切好與一切壞,及時回到父母的身邊,珍惜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緣分,鋪陳出父母有人陪伴、有人應答的無慮晚年,這就是我回歸圓滿的第一張成績單了!
轉載自人間福報
母親的語言發生障礙後,我對聲音的體悟也開始多樣化了。
母親發出「喵!」的一聲,我聽了知道是在叫自己,卻有變身成貓的感覺。母親發出「駕!」的一聲,我的眼前閃過一匹馬,還是黑褐色皮毛閃亮的駿馬。母親瞪著眼睛對我「嗨!」一聲,我彷彿成了日本軍官,還打著綁腿、預備出征的樣子。
於是我隨著母親發出的聲響,「咚!」成了一個鼓,「鏘!」成了一面鑼,我對世間喜怒哀樂的感受,開始變得遲鈍、不確定,沒有了立即的接收力;反而對單純的聲音、笑容、動作呈現出敏感的反應來。我想:這應該是頭腦的思惟運作,在我本有的覺性面前,讓出了一個當下的空間。
原來外境的任何聲響、動作,都沒有確定的意義;是與我的心境連結之後,才呈現出意義來。誰曉得我的心裡儲存了多少畫面?更別說其他人心裡的資料庫了。還只有「無量無邊」差堪形容呢!於是一張理解、包容、體諒的網絡,朝向無量無邊的天際展開,此網所及之處,一律潔淨、圓滿、超越!
語言原本就是用來表情達意的,這樣單純的發音,本質上雖無意義,但母女雙方都能在聲紋音波裡,將豐富的含意瞬間解讀到位,那就是最高級的溝通了。我隱約覺得有一種不尋常的美善,飽含著流動的意象,充塞著溫暖潤澤的氣息,正不斷豐富著我的生命。我可以辨認出來,那是一般應對中無法企及的一塊處女地,卻讓母親藉著有堵塞的腦血管、有缺陷的意識、有障礙的語言,在一片混沌之中,既單純又艱難地碰觸到了。
我甚至於猜測,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應該也是類似的系統運作!愁苦眾生的一個聲音,在祂的磁場中形成了一個畫面、一個情節、一個故事,祂在一瞬間解讀明白,於是眾生的憂悲苦惱,很輕易的就被理解、被寬宥、乃至被救拔了。
父親不時地招喚我,要我幫忙翻譯母親的意思,要我處理母親的便溺。聽母親那有音無字的話語,對父親來說是一項無奈的煎熬。我雖然不是每一句都能立即解讀,但以一個作妻子的同理心,猜猜母親會對父親說些什麼,也都八九不離十。父親那聲聲的呼喚,彷彿穿越時空而來,有著火辣辣的急迫性,和沉甸甸的下墜感,我一概以雀躍之心應承著;父親的身軀卻彷彿被掏空了似的,短期內消瘦了十幾公斤,肚腹與腰部長出了帶狀皰疹。我設想著:一定是難以言宣的壓力,幻化成帶菌的細胞,從老人家深層的內心,逐漸竄到了表皮,啊!它們啃噬著的,是父親的血肉之軀、是我垂垂老矣的父親啊!在淚水逐漸淹沒眼眶之際,我選擇了站在父親這根頂梁柱的背後。
父親的每一個呼喚就是我的一個當下,沒有任何事比母親的便溺更緊急,稍一遲疑,迎接我的可能就是整床尿騷的床單。每當夜深人靜,與母親四目相對,背景是一灘立刻要處理的糞便,當下就是我訓練專注最好的時機了。我將母親的腿固定好位置,然後端上一盆溫水,像面對一件神聖的藝術品一般,把母親的臀部擦拭得乾乾淨淨,自我滿意度達到百分百,堪稱是一項僅供我們母女兩人欣賞的傑作。我心想:這就是我的修行啊!母親是我的一畝「恩田」,目前正值缺土需水期,此時不犁田灌溉尚待何時?於是肉體的疲累辛勞,完全被精神上的滿足感湮沒殆盡。
人生有三大福田需要勤加耕耘:恭敬禮拜佛法僧、供養上師,是耕耘「敬田」;孝養父母是灌溉「恩田」;慈悲對待周遭愁苦的眾生,就是關注「悲田」了。此生要有足夠的因緣福報,才會在適當的時機值遇佛法僧,也才有一畝莊嚴的敬田呈現在你面前。面對恩田,你也能看出其中的需求,心力充沛的供應無虞,彩繪出禾苗欣欣向榮的景致。至於觸目所及的悲田,正為你提供了展現智慧、長養慈悲心的肥沃土壤,催促著你快快播種呢!
父親長久被母親捧在手心裡,是個養尊處優的大老爺,一旦母親倒下了,他的惶恐不安可想而知,稍有不如意就朝四周發洩,其他人嘴裡不說,卻以各種理由漸漸散去。我站在修行的立場,全然接納下來,按照師父的教誨:「要回歸自己的圓滿,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一切好與一切壞。邏輯很簡單,好壞是你去分別出來的,所以要把它還原回去,這樣全數的接納好與壞,就是打破分別心的真正實踐。」
當時的我聽了師父的話,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今將身邊發生的事情沉澱下來觀察,才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母親的中風是壞嗎?卸下了數十年的重擔,享受一下被服侍的滋味,讓女兒順理成章的回歸娘家,重溫原生家庭的溫馨,誰曰不宜?父親的斥責是壞嗎?感受一下父親的真性情,讓我心靈的空間更加擴大,包容力展現無餘,有何不美?當一個人活在世間,看什麼都是美好的,那跟在天堂有何不同呢?心念一轉,當下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啦!原來這些場景、劇情的安排,就是為了讓我了悟、讓我回歸自己的圓滿,一條康莊大道已然呈現在眼前。
我彷彿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八十多歲的父親,對著五、六十歲的兒女叱來喝去,喝叱內容聽在我的耳裡,完全不起任何情緒作用,因為我早已為心靈穿上了一件「忍辱」的外衣,當下聚焦在父親耳聰目明、聲音宏亮的氛圍裡,內心頓時充滿了欣慰與感恩;那是一種滋養的感覺,就像腐爛的植物埋在土裡,自然發酵成有機肥料一樣,沒有一絲一毫人為的造作。我心裡明晃晃的感知到:那樣的親情互動、聲色情境,也是有保存期限的,只是不確定三年或五載。
我很確定,我的靈魂選擇留在此處,或許冥冥中有些未知的寶藏待開發,或許親子關係中有些缺陷待修補,總之,要留下來、走下去才有更精采的劇情發展啊!
母親的皮膚依然細緻,只是沒有了腰身,年輕時豐滿的乳房,折疊在肚腹之上,每每擦澡時都要搬動一番,還要察看有無溼疹,讓我不禁想到那些為了性感而去隆乳的婦女,到了老年就會知道當初的欲求是個累贅了。
「一、二、三!」不再有木頭人的聯想,而是給母親塞便盆時的預備式,也是抱母親起身的口令。母女體重相差了二十公斤,若不協調一致的出力,根本無法完成移動的任務。母親的汗味、尿味、糞味,交織成濃濃的成長記憶。誰不是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拉拔長大的呢?何況母親還以駕輕就熟之姿,幫忙帶大了幾個內外孫子,一路來的辛苦,都呈現在年老退化的軀體上了。
我摩娑著母親的肚腹,圓圓滾滾的十分滑膩,很難想像有多少油脂覆蓋著器官,那是經年累月缺乏運動的成果吧!我的體質與母親相似,但不想在二十幾年之後步其後塵,現在就要知所警惕了。母親年輕時的卓越丰姿,我記憶猶深,如今卻已渺無蹤跡!
兒女成家立業了,先生職場退休了,我的後半場人生正有無限的可能。回歸娘家照顧年老的父母,原先並不在我的計畫中,但是老天爺的大筆一揮,瞬間就加了這樣一個橋段:原本是歡欣鼓舞、闔家團聚的大年夜,卻在悽悽慘慘的背景音樂中,鏡頭拉到了醫院裡,全家人憂心忡忡的,為了母親的安危祈禱。來!給母親一個特寫:穿著睡衣的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用化妝,像一個無意中被找出來的舊布娃娃,神色黯淡渙散,中風癱瘓的肢體,隱藏在被單底下,沒有任何一句台詞,所有劇情的交代,必須從家人對話中鋪展開來。
「最穩妥的方式,就是大姐把媽媽帶到台北照顧。」大弟與爸爸商議之後說:「因為姐夫也退休了,人手不缺。到時候看需要多少開支,我們再來分攤。」小弟也認為這個主意不錯,爸爸更是舉雙手贊成。我與先生頻頻點著頭,附和著大夥的意見。無奈母親以一票否決了這個提議,用表情動作強烈表示要留在家裡。於是弟弟們過完年假,紛紛回到工作崗位,我與先生留下來照顧母親,沒有誰慫恿我們夫妻要承擔這個責任,而是劇情的發展讓我覺得,這或許不是老天爺安排的橋段,而是我出生之前就擬定的計畫。我很確定,我的靈魂選擇留在此處,或許冥冥中有些未知的寶藏待開發,或許親子關係中有些缺陷待修補,更或許彼此觀念中有些瑕疵待修正。總之,要留下來、走下去才有更精采的劇情發展啊!
婚後三十餘年來,我首度與父母親長時間相處,眼見母親與死神拔河,勝了第一場。也許是肺部衰弱的關係,母親的氣息很沉重,而且偶有短暫的停頓,母親的一呼一吸,牽動著我敏感纖細的心靈,原來這就是「生命在呼吸間」的最佳寫照啊!父親雖然失去了母親的呵護,但受寵的餘習猶存,嬌貴的生活習慣一時改不過來,就像家道中落的貴公子,雖然身無分文,舉手投足依然有著一股貴氣。頤指氣使的習性,一開口就暴露無遺,自己卻渾然不覺,讓我不禁心生悲憫,暗忖著:他還有學習改善的空間嗎?我會不會是他最後的一個機會呢?
弟弟們認為請外勞來照顧母親,似乎是個長久之計,我這個大姐還是可以陪伴著母親,有了幫手就不會太操勞了。我與自己的良心琢磨著:母親已經八十五歲了,還有什麼長久不長久的?是老天給了我一個孝養的機會,我不忍心讓父母在風燭殘年,還要去適應、防範外勞,那將耗費他們許多的精力,而他們的餘力已經很有限了。弟弟們的諸般好意,我可以心領神會,也不想讓他們承擔過多的愧咎,於是輕描淡寫的告訴弟弟說:「讓我這個內勞先抵擋一陣吧!」
母親在我的照看之下,一天好似一天,已經會說「謝謝、好、不要、等一下」了。我感覺自己就是母親的藥,母親康復的機緣,就繫在我的一念之間。記得泰戈爾曾經說過:「對於世界來說,你只是一個人,但對於某人來說,你就是他的世界。」我願意把母親的世界承擔起來、豐富起來。在照顧母親的同時,也不時將我空曠的、無染的能量場散發出來,用無條件的愛包裹住父親。於是我在同一個時空之下,體驗著三個人的生活,每當生活中有不和諧的音符出現,就是我施展身手的機會了。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安身立命的模式:我就是來找逆境違緣的,那將是我修行的墊腳石;順風順水的日子,會讓人不知不覺的沉淪,我可不要落入這樣的陷阱中啊!
我知道針灸對母親的康復有幫助,但不知哪兒有好的針灸師,就到黃昏市場去打聽。心想:問它十七、八個人,總有一個人會知道吧?結果賣烤鴨的、賣皮蛋的都說不知道。第三次出擊,問到一位推著輪椅的太太,我以為她跟我一樣,是推著母親逛市場的,結果猜錯了;她是居家服務員,推著她的案主出來散步。
真是遇到貴人了,這位居家服務員不但推薦了有口碑的針灸師,還告訴我可以向社會局申請居家服務、復康巴士等殘障社會福利。每當提起這段尋訪因緣,我都用「孝感動天」來調侃自己。
先生見我的應對游刃有餘,心情也格外平靜,忍不住誇獎我的脾氣愈磨愈好了,一副八風吹不動的模樣。我說:「我這是藉境練心來著!平常接觸的人都太含蓄了,沒法表達真實的心態,瞧!爸爸的表達多直接啊!多淺白啊!完全是他的真實心態,不滿的情緒劈頭蓋臉、一股腦的撒下來,雖然當時感到有點錯愕,事後想一想也滿痛快!」為了讓先生了解,我應對的背後都是有修行依據的,就用廣欽老和尚的教誨來舉例說明。廣欽老和尚說:「拚命做事還被嫌,就是六度總修了。」
你看!我們出錢出力、毫不吝惜,這樣的付出就是修布施;稍有不到之處,還被爸爸嫌棄,就是修忍辱;在受到責備的當下,我們沒有起瞋心,保持平和的心境,就是修禪定;明明可以反駁的,我們卻沒有回嘴,就是修持戒;我們能轉念想到,老人家的不滿已經產生,發洩出來比悶在心裡要好,就是修智慧啊!還有一個精進,對了!我們把七十多公斤的媽媽,在床鋪、輪椅、轎車之間抱上抱下,每周一、三、五針灸,二、四、六復健,少不得汗流浹背,做得實在很辛苦,這就是修精進啦!
瞧!這一趟無人安排的回歸之旅,隱隱透露出圓滿成功的徵兆,因為我順從靈魂深處的意願,毫不勉強的接受了一切好與一切壞,及時回到父母的身邊,珍惜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緣分,鋪陳出父母有人陪伴、有人應答的無慮晚年,這就是我回歸圓滿的第一張成績單了!
轉載自人間福報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論壇】醫療典範的微聲盼望
◎張肇烜
十一月十二日是台灣的「醫師節」,台灣醫師節的來由是孫中山先生的生日,惟孫中山先生行醫時間短暫,一生也未曾在台灣行醫。醫學系入學面試,常會問學生「心目中的醫療典範」,制式教育的標準回答不出「孫中山」或是「史懷哲」。然而,台灣這塊土地上有許許多多的醫療典範,用愛心與熱血澆灌這片土地。
第三屆醫療奉獻獎,頒給來自美國的花蓮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Roland P. Brown)醫師。高齡九十歲的他近日從美國返台,分享四十年奉獻偏鄉醫療的一生信心旅程,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離開台灣」。
薄柔纜醫師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完成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後,西元一九五三年即來到台灣,行醫四十年,都奉獻給花蓮的基層與偏鄉醫療。從只有六人的門諾山地巡迴醫療隊,到創建至今已有上千位員工,超過五百床的花蓮門諾醫院。走過人力、物力和財力都匱乏的艱辛年代,薄柔纜醫師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地為後山醫療打拚。
當窮困的病人付不出錢時,薄柔纜醫師自掏腰包,並提供「一元看診」服務;當患者需要輸血時,他義不容辭地挽起袖子將一身熱血捐給病人。當時的年代,花蓮還是窮鄉僻壤,他設置了「牛奶站」,讓一萬多名花蓮學童上學都能喝到牛奶,補充營養。
薄柔纜醫師曾經為了遍尋醫師到後山行醫而不可得,有感而發地說:「台灣的許多醫生,『去美國很近,來花蓮很遠』。」他的感嘆,一語道盡了許多學醫的台灣人,寧可遠渡重洋到美國,也不願到花蓮服務的情況。也因為這句話,感動也震撼了現任門諾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醫師,他領悟到:「物質上的東西我都有,但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物質。」於是黃勝雄醫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優渥的收入,回到生命的母地,投身偏遠地區的服務工作。
一位外國人,奉獻給台灣偏鄉醫療四十年,一生的黃金歲月都給了台灣。薄柔纜醫師卻認為他只是責無旁貸的為主服務。行醫四十年的絕大多數時間,他騎摩托車代步,擔任門諾醫院院長期間沒有支領醫院的薪水,每個月只拿宣道會發給他的兩、三萬元生活費,直到西元一九九四年兩袖清風地退休返美,而返回美國的原因竟然是「年紀老邁,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近日薄柔纜醫師發表新書《微聲盼望》,書中記錄他一生在花蓮奉獻的故事,高齡已經九十歲的他,盼望台灣的醫護人員和醫學生能更重視偏鄉的醫療。薄柔纜醫師跨越國界與種族的藩籬,憑著堅定的信仰,無微不至地照料每位病患,為台灣東部醫療無私奉獻了一生!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鼓勵年輕醫師及後輩將所學帶到偏鄉的角落,是最佳的台灣醫療典範!這種對台灣的愛和疼惜,值得大家尊敬,並把薄柔纜醫師為台灣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
2014/11/12 【民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十一月十二日是台灣的「醫師節」,台灣醫師節的來由是孫中山先生的生日,惟孫中山先生行醫時間短暫,一生也未曾在台灣行醫。醫學系入學面試,常會問學生「心目中的醫療典範」,制式教育的標準回答不出「孫中山」或是「史懷哲」。然而,台灣這塊土地上有許許多多的醫療典範,用愛心與熱血澆灌這片土地。
第三屆醫療奉獻獎,頒給來自美國的花蓮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Roland P. Brown)醫師。高齡九十歲的他近日從美國返台,分享四十年奉獻偏鄉醫療的一生信心旅程,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離開台灣」。
薄柔纜醫師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完成一般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後,西元一九五三年即來到台灣,行醫四十年,都奉獻給花蓮的基層與偏鄉醫療。從只有六人的門諾山地巡迴醫療隊,到創建至今已有上千位員工,超過五百床的花蓮門諾醫院。走過人力、物力和財力都匱乏的艱辛年代,薄柔纜醫師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地為後山醫療打拚。
當窮困的病人付不出錢時,薄柔纜醫師自掏腰包,並提供「一元看診」服務;當患者需要輸血時,他義不容辭地挽起袖子將一身熱血捐給病人。當時的年代,花蓮還是窮鄉僻壤,他設置了「牛奶站」,讓一萬多名花蓮學童上學都能喝到牛奶,補充營養。
薄柔纜醫師曾經為了遍尋醫師到後山行醫而不可得,有感而發地說:「台灣的許多醫生,『去美國很近,來花蓮很遠』。」他的感嘆,一語道盡了許多學醫的台灣人,寧可遠渡重洋到美國,也不願到花蓮服務的情況。也因為這句話,感動也震撼了現任門諾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醫師,他領悟到:「物質上的東西我都有,但生命真正的意義不在物質。」於是黃勝雄醫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優渥的收入,回到生命的母地,投身偏遠地區的服務工作。
一位外國人,奉獻給台灣偏鄉醫療四十年,一生的黃金歲月都給了台灣。薄柔纜醫師卻認為他只是責無旁貸的為主服務。行醫四十年的絕大多數時間,他騎摩托車代步,擔任門諾醫院院長期間沒有支領醫院的薪水,每個月只拿宣道會發給他的兩、三萬元生活費,直到西元一九九四年兩袖清風地退休返美,而返回美國的原因竟然是「年紀老邁,不願意成為台灣人的負擔。」
近日薄柔纜醫師發表新書《微聲盼望》,書中記錄他一生在花蓮奉獻的故事,高齡已經九十歲的他,盼望台灣的醫護人員和醫學生能更重視偏鄉的醫療。薄柔纜醫師跨越國界與種族的藩籬,憑著堅定的信仰,無微不至地照料每位病患,為台灣東部醫療無私奉獻了一生!令人動容的生命故事,鼓勵年輕醫師及後輩將所學帶到偏鄉的角落,是最佳的台灣醫療典範!這種對台灣的愛和疼惜,值得大家尊敬,並把薄柔纜醫師為台灣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
2014/11/12 【民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轉載】寫給某作家的一封信
【聯合報╱隱地】
你的信已擺了好一陣子,真的不知如何回覆,台灣已經快沒有書店了,可作家們都還想著出書。我自己的職業也可笑,出版社不就替作家印書出書的嗎?為何一聽有寫作的朋友希望能為他出一本書,就眉頭不展,何況許多作家朋友都說,書的成本多少,我自己來出……
書的問題不止是印出來,而更重要的是有人來買。如今作家多,讀者少,書店業者只剩下所謂的五大賣場──誠品、金石堂、三民、政大和博客來,而博客來是網上書店,必須有讀者購買才會下單,如今還讀文學書的多半有些年紀,未必會操作網上購書的程序……至於各處還零星散布著幾家書店,都可說是最後的堅持者,仍堅守著當年創業時的最初理想……
人和書,隨著科技年代的來臨,似乎更近也似乎更遠,有人已經三、五年未進過書店,書店關門的多,開門的少,真要尋找書店,好像也找不到了,找到了,不是二手書店,就是簡體字書店,還有,就算真的是實體書店,書店裡的書看起來怪怪的,為何我們腦海裡記得住書名的書都不見了……
十年前,能銷一萬本的才算是暢銷書,如今可以銷到一千本就是難能可貴了,大多數書只印幾百本,甚至幾十本,所謂依量印刷,印出來只送送朋友,根本到不了書店,就算到了書店,至多個把月,就被退了回來,從此就被封閉在出版社暗無天日的倉庫裡。看到這裡,你還想出書嗎?
或許你會說,那你自己怎麼一直在出書?的確,寫作會上癮,我十四歲持續寫到今天,寫作的癮已經戒不掉了,剛好自己開了出版社也就一本接一本印了出來,但也要忍受吃苦頭,我的書,許多都疊在倉庫裡。曾經,大約三十年前吧,我的《心的掙扎》也賣過超出十萬本的紀錄,但如今的新書能銷出一千本就算慶幸,初版一千五百本,倉庫裡每本書至少都存著五、六百本,萬一碰上初版一千五百本銷完,加印的一千本反而成為新的陷阱。
這就是今天的出版業,也是為何《年度小說選》三十一年後停了,《新詩選》和《文學批評選》也停了,《極短篇》停了,《作家日記》也停了……
建議您到秀威、百通等依需印刷的公司談出書事項,小額出版,成本較低,在爾雅出書動輒十幾萬,不合算。
全世界的人類正歡欣鼓舞在迎接一個數位化浪潮的來臨,知識分子和科學家正聯手消滅紙本書。當音樂、電影……全部數位化之後,書本也將開始移往雲端。新人類對過去的文化並不珍惜,一心只仰望未來,彷彿家裡出清存書,拆除書架,一個快樂幸福的明天就迎面而來……
就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我雖仍守在紙本書的園地,但書店一家接一家關門等於是對出版業釜底抽薪,尋覓不到新的書店,出了書,要擺到哪兒呢?
所以將稿件退還給你,也是我的不得已啊。
我們真的來到一個迷茫的十字路口,書籍顯然遇到一次新的驚天動地革命,鉛字沒有了,紙和筆即將消失,雲端,雲端,電子書的明天,全在虛無縹緲的雲端。
P.S.信尚未寄出,收到青年時期的偶像──正聲廣播台前《夜深沉》節目主持人藍明姊從美國寄來的一張《世界日報‧副刊》的剪報──薛興國寫的〈書,注定寂寞〉。
「……作品都是寂寞的,寫時人寂寞,出版了書寂寞,只有讀者翻開那本書,才賦予該書生命。而那生命也是寂寞的,因為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很多人都是基於盛名而購買,翻了幾頁讀不下去,就擱置起來,不會再翻動。書,是不是注定了永遠寂寞?」
而這話並非薛興國所說,是薛興國引一位諾貝爾得獎人有感而發的話。
天啊,連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仍感寂寞,天下還有誰寫的書不寂寞!
【2014/11/08 聯合報】
你的信已擺了好一陣子,真的不知如何回覆,台灣已經快沒有書店了,可作家們都還想著出書。我自己的職業也可笑,出版社不就替作家印書出書的嗎?為何一聽有寫作的朋友希望能為他出一本書,就眉頭不展,何況許多作家朋友都說,書的成本多少,我自己來出……
書的問題不止是印出來,而更重要的是有人來買。如今作家多,讀者少,書店業者只剩下所謂的五大賣場──誠品、金石堂、三民、政大和博客來,而博客來是網上書店,必須有讀者購買才會下單,如今還讀文學書的多半有些年紀,未必會操作網上購書的程序……至於各處還零星散布著幾家書店,都可說是最後的堅持者,仍堅守著當年創業時的最初理想……
人和書,隨著科技年代的來臨,似乎更近也似乎更遠,有人已經三、五年未進過書店,書店關門的多,開門的少,真要尋找書店,好像也找不到了,找到了,不是二手書店,就是簡體字書店,還有,就算真的是實體書店,書店裡的書看起來怪怪的,為何我們腦海裡記得住書名的書都不見了……
十年前,能銷一萬本的才算是暢銷書,如今可以銷到一千本就是難能可貴了,大多數書只印幾百本,甚至幾十本,所謂依量印刷,印出來只送送朋友,根本到不了書店,就算到了書店,至多個把月,就被退了回來,從此就被封閉在出版社暗無天日的倉庫裡。看到這裡,你還想出書嗎?
或許你會說,那你自己怎麼一直在出書?的確,寫作會上癮,我十四歲持續寫到今天,寫作的癮已經戒不掉了,剛好自己開了出版社也就一本接一本印了出來,但也要忍受吃苦頭,我的書,許多都疊在倉庫裡。曾經,大約三十年前吧,我的《心的掙扎》也賣過超出十萬本的紀錄,但如今的新書能銷出一千本就算慶幸,初版一千五百本,倉庫裡每本書至少都存著五、六百本,萬一碰上初版一千五百本銷完,加印的一千本反而成為新的陷阱。
這就是今天的出版業,也是為何《年度小說選》三十一年後停了,《新詩選》和《文學批評選》也停了,《極短篇》停了,《作家日記》也停了……
建議您到秀威、百通等依需印刷的公司談出書事項,小額出版,成本較低,在爾雅出書動輒十幾萬,不合算。
全世界的人類正歡欣鼓舞在迎接一個數位化浪潮的來臨,知識分子和科學家正聯手消滅紙本書。當音樂、電影……全部數位化之後,書本也將開始移往雲端。新人類對過去的文化並不珍惜,一心只仰望未來,彷彿家裡出清存書,拆除書架,一個快樂幸福的明天就迎面而來……
就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我雖仍守在紙本書的園地,但書店一家接一家關門等於是對出版業釜底抽薪,尋覓不到新的書店,出了書,要擺到哪兒呢?
所以將稿件退還給你,也是我的不得已啊。
我們真的來到一個迷茫的十字路口,書籍顯然遇到一次新的驚天動地革命,鉛字沒有了,紙和筆即將消失,雲端,雲端,電子書的明天,全在虛無縹緲的雲端。
P.S.信尚未寄出,收到青年時期的偶像──正聲廣播台前《夜深沉》節目主持人藍明姊從美國寄來的一張《世界日報‧副刊》的剪報──薛興國寫的〈書,注定寂寞〉。
「……作品都是寂寞的,寫時人寂寞,出版了書寂寞,只有讀者翻開那本書,才賦予該書生命。而那生命也是寂寞的,因為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很多人都是基於盛名而購買,翻了幾頁讀不下去,就擱置起來,不會再翻動。書,是不是注定了永遠寂寞?」
而這話並非薛興國所說,是薛興國引一位諾貝爾得獎人有感而發的話。
天啊,連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仍感寂寞,天下還有誰寫的書不寂寞!
【2014/11/08 聯合報】
【論壇】台灣期中選舉
◎張肇烜
美國「期中選舉」落幕,在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施政表現大失民心的狀況下,共和黨取得空前大勝利,不但鞏固聯邦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也拿下聯邦參議院主導權,這是共和黨自二○○六年之後,八年來首度全面掌控國會。
美國總統歐巴馬未來在共和黨取得參、眾兩院多數下,行政和立法將處處受限,形同提早跛腳。美國選民「用選票否定歐巴馬」,展現人民不滿施政的聲音。
「民主政治」,也是「責任政治」,政黨要負責,做不好就下台!「美國馬」和「台灣馬」常被拿來相提並論,歐巴馬當年一句「Yes,We can!」激勵人心,與馬英九氣勢磅礡的「我們,準備好了!」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屆總統任期將屆尾聲,歐巴馬失去民心,美國選民對政府缺乏信心,特別對伊波拉病毒、伊斯蘭恐怖份子和美國經濟感到擔憂。根據《今日美國》的民調顯示,歐巴馬總統的支持率僅剩下四十四%。最後兩年的任期,成為不折不扣的「跛鴨總統」。
馬英九總統的支持度比歐巴馬更慘,史上最低的「九趴總統」幾已成為歷史定位。年底九合一大選將在十一月二十九日登場,不僅是台灣的「期中選舉」,也是執政黨政權保衛的第一戰。馬總統如同歐巴馬一般,政治明星已然迅速隕落,超級吸票機光環褪去,加上執政表現不佳,食安問題連環爆,讓百姓連吃都不能安心,反成票房毒藥,黨籍候選人紛紛走避,不僅沒有掛上和馬總統的合照,連黨徽都不敢放。
有人說,現已到了「台灣大變天」的前夜,人民用選票「翻轉台灣」,讓政府聽到人民的聲音!
2014/11/7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美國「期中選舉」落幕,在民主黨籍總統歐巴馬施政表現大失民心的狀況下,共和黨取得空前大勝利,不但鞏固聯邦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也拿下聯邦參議院主導權,這是共和黨自二○○六年之後,八年來首度全面掌控國會。
美國總統歐巴馬未來在共和黨取得參、眾兩院多數下,行政和立法將處處受限,形同提早跛腳。美國選民「用選票否定歐巴馬」,展現人民不滿施政的聲音。
「民主政治」,也是「責任政治」,政黨要負責,做不好就下台!「美國馬」和「台灣馬」常被拿來相提並論,歐巴馬當年一句「Yes,We can!」激勵人心,與馬英九氣勢磅礡的「我們,準備好了!」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屆總統任期將屆尾聲,歐巴馬失去民心,美國選民對政府缺乏信心,特別對伊波拉病毒、伊斯蘭恐怖份子和美國經濟感到擔憂。根據《今日美國》的民調顯示,歐巴馬總統的支持率僅剩下四十四%。最後兩年的任期,成為不折不扣的「跛鴨總統」。
馬英九總統的支持度比歐巴馬更慘,史上最低的「九趴總統」幾已成為歷史定位。年底九合一大選將在十一月二十九日登場,不僅是台灣的「期中選舉」,也是執政黨政權保衛的第一戰。馬總統如同歐巴馬一般,政治明星已然迅速隕落,超級吸票機光環褪去,加上執政表現不佳,食安問題連環爆,讓百姓連吃都不能安心,反成票房毒藥,黨籍候選人紛紛走避,不僅沒有掛上和馬總統的合照,連黨徽都不敢放。
有人說,現已到了「台灣大變天」的前夜,人民用選票「翻轉台灣」,讓政府聽到人民的聲音!
2014/11/7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論壇】提倡醫學人文 國文卻被「滅頂」
◎張肇烜
大學招聯會去年決議,自一○四學年度起,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採計指定科目考試上限由六科改為五科。日前各校系採計科目公布,包括台大醫學系在內的所有醫學系,除中山醫學系選擇不採計英文外,其他醫科都將指考國文剔除不予採計。
「搶救國語文教育」推動多年,卻形同馬耳東風一般,國文愈來愈不被重視。同樣在本月,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定案,高中國文必修學分數將減為十八學分,相較於現行廿四學分,等同打了七五折。我國教育制度向來以考試引導教學,不考的、大考不採計的、不是必修的科目自然不被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重視。
語文和數學是學習的兩把利刃,中研院士丘成桐曾表示:「好的語言思維,是奠定數學能力的基礎。」美國日前公布「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希望提升美國各級學校的本國語文(英文)與數學的程度;而中國在「二○一七年高考改革方案」也特別加重國文和數學的標準分值;在台灣國文卻形同被「滅頂」一般不被重視,不僅國語文時數縮減,大學校系也陸續取消採計。
語文是人際溝通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文化最具體的表徵和傳承的憑藉,本國語文是最基本的素養教育。現在醫學院校多提倡「醫學人文」和「醫學倫理」教育,以筆者個人經驗來說,前幾日醫院部科例行晨會結束,資深醫師拿了一疊人文書籍分送給在場年輕醫師和實習醫學生,老醫師溫文地說:「我送書本給大家,希望大家開卷有益。」老醫師如此用心散播人文種子,教育部卻一再犧牲國語文教育,要如何適性揚才?
2014.10.29《聯合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延伸閱讀》
‧10醫學系 指考不計國文
大學招聯會去年決議,自一○四學年度起,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採計指定科目考試上限由六科改為五科。日前各校系採計科目公布,包括台大醫學系在內的所有醫學系,除中山醫學系選擇不採計英文外,其他醫科都將指考國文剔除不予採計。
「搶救國語文教育」推動多年,卻形同馬耳東風一般,國文愈來愈不被重視。同樣在本月,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定案,高中國文必修學分數將減為十八學分,相較於現行廿四學分,等同打了七五折。我國教育制度向來以考試引導教學,不考的、大考不採計的、不是必修的科目自然不被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重視。
語文和數學是學習的兩把利刃,中研院士丘成桐曾表示:「好的語言思維,是奠定數學能力的基礎。」美國日前公布「各州共同核心標準」,希望提升美國各級學校的本國語文(英文)與數學的程度;而中國在「二○一七年高考改革方案」也特別加重國文和數學的標準分值;在台灣國文卻形同被「滅頂」一般不被重視,不僅國語文時數縮減,大學校系也陸續取消採計。
語文是人際溝通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文化最具體的表徵和傳承的憑藉,本國語文是最基本的素養教育。現在醫學院校多提倡「醫學人文」和「醫學倫理」教育,以筆者個人經驗來說,前幾日醫院部科例行晨會結束,資深醫師拿了一疊人文書籍分送給在場年輕醫師和實習醫學生,老醫師溫文地說:「我送書本給大家,希望大家開卷有益。」老醫師如此用心散播人文種子,教育部卻一再犧牲國語文教育,要如何適性揚才?
2014.10.29《聯合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延伸閱讀》
‧10醫學系 指考不計國文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論壇】「不能讓窮人主導政治」
◎張肇烜
已超過三週,十多萬香港市民聚集街頭爭取「真普選」,不畏港警「催淚彈」、「胡椒水」鎮壓,勇敢發動「雨傘革命」,讓世界都聽到香港人的民主聲音。
對於市民的普選訴求,香港特首梁振英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說:「不能讓窮人市民主導政治。」開放普選會讓香港的眾多窮人主導政治,他也表示「如果完全只是數字遊戲和數字代表性,那麼顯然地你就要向月收入不到一千八百美元(約五四六五五元台幣)的半數香港人傾斜。」這番談話充分反映香港「菁英階層」的看法,不僅對一般大眾缺乏信任,更完全否決也剝奪了他們參政的權利。
共產中國治理下的香港,對窮人更加的歧視與剝削,民主台灣雖也有權貴的家族政治,幸好百姓手中仍然握有選票可以平衡政治權力。選票,正是窮人唯一與權貴等值的東西,也是台灣民主最可貴的資產!
2014.10.23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已超過三週,十多萬香港市民聚集街頭爭取「真普選」,不畏港警「催淚彈」、「胡椒水」鎮壓,勇敢發動「雨傘革命」,讓世界都聽到香港人的民主聲音。
對於市民的普選訴求,香港特首梁振英接受《紐約時報》訪問說:「不能讓窮人市民主導政治。」開放普選會讓香港的眾多窮人主導政治,他也表示「如果完全只是數字遊戲和數字代表性,那麼顯然地你就要向月收入不到一千八百美元(約五四六五五元台幣)的半數香港人傾斜。」這番談話充分反映香港「菁英階層」的看法,不僅對一般大眾缺乏信任,更完全否決也剝奪了他們參政的權利。
共產中國治理下的香港,對窮人更加的歧視與剝削,民主台灣雖也有權貴的家族政治,幸好百姓手中仍然握有選票可以平衡政治權力。選票,正是窮人唯一與權貴等值的東西,也是台灣民主最可貴的資產!
2014.10.23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論壇】8G 立委
「立法委員平時在立法院都在做什麼?」很多民眾想問。
臉書社團《公民廟口—立委在做天在看》日前在臉書PO出一段上月廿五日立法院質詢影片。立委潘維剛質詢科技部長張善政:「現在我們是4G,你要知道韓國現在推的是8G喔!在推8G,那我們到底覺得4G未來會不會落伍了?」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潘維剛說,南韓已經衝到8G了,我們4G才剛剛開始,會不會落後人家太多。只見科技部長張善政一臉疑惑,笑了兩聲才回答潘維剛立委他只知道南韓有5G的Demo:「8G還是第一次聽到。」潘維剛立委最後只好尷尬收場:「喔,是這樣喔。」
韓國行動網路的發展確實在全球居於領先地位,各種相關報告更顯示韓國遙遙領先台灣。第二季剛發布的全球網路報告,引用電信設備供應商Ericcson的資料,全球行動網路速度的排名韓國以15.2Mbps均速拿下全球第一。至於台灣行動網路均速只有3.5Mbps,不僅遠遜於韓國,也比不上鄰近日本為6.5Mbps、香港為5.6Mbps,新加坡則是4.3Mbps。
立法委員質詢不做功課,沒有好好監督政府、官員和政策,反而自己在神聖國會殿堂鬧出笑話,無怪乎不分區立委長期被認定是政黨的工具,是黨的「橡皮圖章」,失去專業性,也對不起納稅人的血汗錢。
2014/10/5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論壇】毒害35年
食品安全接二連三出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重大食安事件。過去中國毒奶粉摻有三聚氰胺,造成嬰幼兒腎結石,讓台灣對中國黑心食品深惡痛絕。豈料,台灣接連爆發塑化劑、毒澱粉、黑心油,現在則是駭人聽聞的「地溝油」,用黑心餿水油製成食用油,牽連範圍之大,讓許多食品大廠再度中鏢,消費者更是失去信心。
油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台灣第一起毒油事件發生在距今卅五年前,西元一九七九年,「彰化油脂」在製造米糠油的過程遭到「多氯聯苯」污染,造成食用民眾慘遭毒油毒害一輩子。多氯聯苯影響受害者的免疫、生殖、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並造成病變,這些受害者經過卅五年了,還在跟體內毒素與毒油造成的油症搏鬥,這是台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事件。
同樣發生在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前夕,一九八五年的九月廿一日,台灣爆發第一起的「餿水油事件」。這起餿水油事件震驚全國,「德泰油行」從一九七五年開始,收購養豬的餿水提煉成民眾食用油,十年後才被發現,發現時已經售出超過兩百廿萬公斤,都已流入市面、餐飲和食品業。這起餿水油事件重創台灣食品業,中秋應景的月餅頓時乏人問津。
二○一○年,專家披露中國「地溝油」佔全中國市場十分之一,中國人一年吃三百噸的地溝油,這在港澳稱做「坑渠油」,不同的名稱其實都是「餿水油」。「餿水油」含有微生物、鉛、苯等物質,長期食用有致癌的風險。從一九八五年台灣爆發第一起的「餿水油事件」,將近卅年的時間過去,在當今台灣竟然還有如此惡質商人,降低成本謀取暴利,完全罔顧消費者的健康。
2014/9/7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油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台灣第一起毒油事件發生在距今卅五年前,西元一九七九年,「彰化油脂」在製造米糠油的過程遭到「多氯聯苯」污染,造成食用民眾慘遭毒油毒害一輩子。多氯聯苯影響受害者的免疫、生殖、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並造成病變,這些受害者經過卅五年了,還在跟體內毒素與毒油造成的油症搏鬥,這是台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悲劇事件。
同樣發生在月圓人團圓的中秋節前夕,一九八五年的九月廿一日,台灣爆發第一起的「餿水油事件」。這起餿水油事件震驚全國,「德泰油行」從一九七五年開始,收購養豬的餿水提煉成民眾食用油,十年後才被發現,發現時已經售出超過兩百廿萬公斤,都已流入市面、餐飲和食品業。這起餿水油事件重創台灣食品業,中秋應景的月餅頓時乏人問津。
二○一○年,專家披露中國「地溝油」佔全中國市場十分之一,中國人一年吃三百噸的地溝油,這在港澳稱做「坑渠油」,不同的名稱其實都是「餿水油」。「餿水油」含有微生物、鉛、苯等物質,長期食用有致癌的風險。從一九八五年台灣爆發第一起的「餿水油事件」,將近卅年的時間過去,在當今台灣竟然還有如此惡質商人,降低成本謀取暴利,完全罔顧消費者的健康。
2014/9/7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論壇】漸凍人看潑水猴戲
原本立意良善的冰桶挑戰公益活動,來到台灣之後快速變調。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完成任務後的反應是:「爽,好涼!」原意是要正常人透過冰桶挑戰,藉由冰水的麻痺,體驗漸凍人的痛苦,並模擬患者逐步麻痺的感覺,豈料參選人大呼涼爽的感受卻更像是夏日清涼秀。
除了要選舉的政治人物,就算沒被點名,也紛紛搶著潑水,攻佔媒體版面。企業界也不遑多讓,最令人咋舌的就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完成冰桶挑戰點名「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竟然輕佻地說「我希望她穿暴露一點」,旁觀群眾還發出笑聲。「權貴作秀」,又再度演變對女性身體的意淫,公益活動徹底走偏。
有漸凍人病友在網路發表「我是漸凍人」一文,他說已漸漸不能動,看似無知覺,但卻清楚地看著台灣人的「潑水猴戲」。病友說:「我替大家感到寒冷且了無生趣,但卻說不出口。」文中對於市長參選人冰桶潑身後說「涼」、「爽」提出建議,若真的想體驗漸凍人的感覺,應該先被五花大綁,再任由冰水澆:「你才能真正體會寒冰刺骨卻動彈不得,像隻任人宰割的豬仔。」從漸凍病友字裡行間透露出的無奈,反映了這項公益活動已經走調失焦。還是應回歸活動本意,讓社會大眾關注到漸凍人以及社會其他弱勢族群,讓更多民眾關注漸凍人、了解漸凍人與幫忙漸凍人。
2014.8.21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論壇】救命恩人 救命惡人
台北市長選舉倒數百日,每每選民與候選人都期待與自許會打一場「不一樣」的選戰,沒有負面攻擊、正面的選戰。然而,選戰愈到最後關頭,常常還是陷於藍綠惡鬥和負面文宣。
近日連勝文指稱柯文哲的參選:「我認為這基本上不叫素人參政,這叫做惡人參政!」選舉一到候選人祖宗十八代雞毛蒜皮的事都會被拿來大做文章,各式抹黑、奧步滿天飛,也往往會讓人扭曲,到最後變成一團迷糊仗,什麼政見也看不見,只看到滿天的指控、爆料與謾罵。
柯文哲和連勝文本來是醫病之間的關係。當年連勝文遭槍擊後,有些人質疑,連勝文的傷勢被刻意誇大或是有沒有造假的可能,甚至也有醫師投書媒體,認為連勝文的槍傷不合乎醫學邏輯。時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卻出面為連勝文澄清作證:「外界不必懷疑連勝文的槍傷,因為我可以作證。」柯文哲認為這些質疑,只會激化政治對立,也混淆事情的真相,因此出面拍胸脯保證,連勝文的槍傷沒有造假。
誰能料到幾年之後,柯、連兩人成為首都市長的對手,醫病關係轉換為選舉競爭關係,一位「救命」的急重症醫師,卻也變成對手口中的「惡人」。因為選舉,醫師被曾經診治的病患指稱為惡人,這樣的指控似乎太沉重了,也不合乎人情義理!實在是台灣奇特扭曲的選舉惡質文化。
2014/8/16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近日連勝文指稱柯文哲的參選:「我認為這基本上不叫素人參政,這叫做惡人參政!」選舉一到候選人祖宗十八代雞毛蒜皮的事都會被拿來大做文章,各式抹黑、奧步滿天飛,也往往會讓人扭曲,到最後變成一團迷糊仗,什麼政見也看不見,只看到滿天的指控、爆料與謾罵。
柯文哲和連勝文本來是醫病之間的關係。當年連勝文遭槍擊後,有些人質疑,連勝文的傷勢被刻意誇大或是有沒有造假的可能,甚至也有醫師投書媒體,認為連勝文的槍傷不合乎醫學邏輯。時任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的柯文哲,卻出面為連勝文澄清作證:「外界不必懷疑連勝文的槍傷,因為我可以作證。」柯文哲認為這些質疑,只會激化政治對立,也混淆事情的真相,因此出面拍胸脯保證,連勝文的槍傷沒有造假。
誰能料到幾年之後,柯、連兩人成為首都市長的對手,醫病關係轉換為選舉競爭關係,一位「救命」的急重症醫師,卻也變成對手口中的「惡人」。因為選舉,醫師被曾經診治的病患指稱為惡人,這樣的指控似乎太沉重了,也不合乎人情義理!實在是台灣奇特扭曲的選舉惡質文化。
2014/8/16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論壇】守護海岸線
「你們外地人來我這開飯店、做經理,土地也要BOT,山也BOT,連海也要給我BOT!為什麼這麼美的一片海,被飯店圍起來?」電影《海角七號》裡經典的對白,卻硬生生地複製於現實的台灣社會。
「台東美麗灣」開發案爆發爭議,如今「宜蘭蜜月灣」也恐成為財團專屬海灘。「台東美麗灣」開發案從二○○三年開始,台東縣政府以BOT方式,將卑南鄉共計六公頃的杉原海岸出租給美麗灣度假村股份有限公司,由美麗灣公司負責投資興建並經營美麗灣度假村飯店。但是過程刻意迴避環評程序,仍發予建照,遭法院判決違法。「宜蘭蜜月灣」則由宜蘭羅許建設與博愛企業提出「宜蘭大溪蜜月灣整體開發計畫」,總開發面積達一○七.四公頃,總投資金額超過六十億元,是宜蘭縣有史以來最大開發案。
事實上,宜蘭蜜月灣的開發案早於台東美麗灣。廿幾年前,業者便覬覦開發蜜月灣,當時預定開發面積一一○公頃,第一期建濱海飯店、衝浪、休閒養生設施;第二期建休閒住宅、別墅;第三期設俱樂部提供會員使用,並且動工興建活動中心。時任宜蘭縣長的陳定南擔心破壞海岸水保,為了保護海岸環境,於一九八二年五月發現活動中心超越建築線,立刻勒令停工,並在兩屆縣長任期屆滿的前兩天傍晚,陳定南再指示建設局,動用怪手強制拆除蜜月灣活動中心越界結構,蜜月灣開發計畫因此全面叫停,後續游錫堃和劉守成執政,開發案同樣沒有任何進展,直到國民黨重返執政,業者再度投入開發,環評也有條件通過。
廿幾年後,開發案再起,人們應共同守護海岸線,避免美麗天然海灣成為財團專屬私囊。
2014/7/10 自由時報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論壇】關不住的聲音
香港民眾爭取特首「全民普選」,「七一遊行」有五十一萬香港人走上街頭,創下十年來的新高。香港人對中國一國兩制白皮書不滿,爭取港人自主,發出怒吼為了香港靈魂而戰。
值此敏感時刻,即時通訊軟體LINE在七一晚間於中國全面遭到封鎖,無法傳出任何訊息,也沒有辦法正常接收訊息。然而,透過「翻牆軟體」代理服務器,翻過中國官方的防火牆,則可正常傳訊。證實LINE已和Facebook(臉書)和Twitter(推特)一般,遭到中國當局屏蔽封鎖。
儘管LINE在日本、台灣及東亞有超過四億的用戶,卻於去年才得以進軍中國,並取了中文名字叫作「連我」。中國金盾工程嚴密過濾網路資訊,被西方稱為是「網路長城」。其中,對於台灣的封鎖更是嚴密,台灣排名前一百名的網站,近半都遭到中國封鎖。
今年五月,網友投訴LINE過濾了和中國相關的敏感詞,只要輸入如「六四」,程式都會顯示:「你發送的消息包含敏感詞,請調整後再發。」LINE也證實中國版的軟體經過「優化」處理。無獨有偶,今年六四前夕,Google信箱Gmail也遭到中國封鎖。目前只剩下中國研發的「WeChat(微信)」和QQ還可以使用,為的是防止網友串聯,封鎖一切不利政府的言論。
中國費盡心機,築起層層「網路長城」力圖屏蔽封鎖任何不利統治的言論,然而透過VPN(虛擬私人網路)及其他翻牆破網軟體,中國網友還是可以突破封鎖,證明自由民主的聲音是關也關不住的!
2014/7/3【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92822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值此敏感時刻,即時通訊軟體LINE在七一晚間於中國全面遭到封鎖,無法傳出任何訊息,也沒有辦法正常接收訊息。然而,透過「翻牆軟體」代理服務器,翻過中國官方的防火牆,則可正常傳訊。證實LINE已和Facebook(臉書)和Twitter(推特)一般,遭到中國當局屏蔽封鎖。
儘管LINE在日本、台灣及東亞有超過四億的用戶,卻於去年才得以進軍中國,並取了中文名字叫作「連我」。中國金盾工程嚴密過濾網路資訊,被西方稱為是「網路長城」。其中,對於台灣的封鎖更是嚴密,台灣排名前一百名的網站,近半都遭到中國封鎖。
今年五月,網友投訴LINE過濾了和中國相關的敏感詞,只要輸入如「六四」,程式都會顯示:「你發送的消息包含敏感詞,請調整後再發。」LINE也證實中國版的軟體經過「優化」處理。無獨有偶,今年六四前夕,Google信箱Gmail也遭到中國封鎖。目前只剩下中國研發的「WeChat(微信)」和QQ還可以使用,為的是防止網友串聯,封鎖一切不利政府的言論。
中國費盡心機,築起層層「網路長城」力圖屏蔽封鎖任何不利統治的言論,然而透過VPN(虛擬私人網路)及其他翻牆破網軟體,中國網友還是可以突破封鎖,證明自由民主的聲音是關也關不住的!
2014/7/3【 自由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opinion/paper/792822
關於作者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 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
著作
2013《那年,我在海上行醫》,華成出版。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採訪】中山醫學大學電子報第71期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張肇烜醫師採訪
醫學院 / 醫學系
張肇烜醫師於1986 年生彰化員林,中山醫學系畢業後,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那年,我在海上行醫》為張肇烜醫師的第一本創作集。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穿梭在大海上,作所有水手的後盾,就像尋找終極寶藏的《航海王》一樣,縱然不知道終點究竟為何,但一直都享受著航行在這個偉大航道的過程。這一年的船醫生活,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剛從醫學系畢業的菜鳥醫師,來到船齡七十歲的老船艦報到,成為船上唯一的醫師。在這間沒有專業的分科分工,沒有高貴的儀器設備,也沒有先進的醫療檢測,甚至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更查閱不到最新醫療期刊資訊的診療所,度過一年於海上行醫的日子。
「張肇烜」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1、關於出書:
人生的際遇,充滿數不盡的偶然。有時只是順著前方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卻時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這趟路途之中。
我喜歡寫作,服役期間用紙筆寫下和船上弟兄醫病互動的點滴,同時也紀錄下軍旅生活的歷程和曾經走過的每一個足跡。
我一直用心地寫,也開心地筆耕,就是我的寫作初衷。退伍後投稿到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著作,書名是《那年,我在海上行醫》。因緣際會出版社會安排上節目或是廣播,體驗各種不同的事很開心,這是一本在海上行醫、關於台灣的書,以故事的方式做集結,當然也有一些衛教宣傳。這是當初從未料想到的。最近還會上華視的節目。也希望未來可以把醫院裡遇到的感觸記錄下來。
2、關於海上:
這艘船主要是救難的功能,處理一些漁船擱淺、搜救等任務或提供空軍練習射擊靶船。五到七天停靠港邊一次。因為那是一艘超過七十載的軍艦,所以不能離港太遠。這艘船的總人數差不多七、八十人,這還不算最多的人數,最多可以到幾百人,而醫生只有一位。義務役的軍人大多二十幾歲,志願役的有到三、四十歲。大部分在台灣島四周,也都停靠在台灣島上,像一種環島旅程。
3、當初促使踏上從醫這條路的原因動機:
讀高中時的興趣就是閱讀文學作品,社團活動也曾參加文學研究社。也許是家鄉在彰化的關係,尤其喜愛賴和作品,賴和寫詩,也寫小說,曾是當時《台灣民報》的主編,被稱作「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的老師高木友枝先生曾對他說:「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因此,賴和一生行醫濟世都不曾忘記高木老師的訓示,在彰化市仔尾開設醫院後,他憐憫貧苦的民眾,不但免費看診,還會借錢給病人,然後在過年前用一把火把借據全都燒掉;平日行醫所得也多用來救濟貧困,所以當地的民眾都尊稱他為「彰化媽祖」或是「和仔仙」。
有時候別人會問我,我也會問自己:「為什麼要當醫生?」我想因為賴和的關係,讓我對於醫師這個職業更為敬佩,也因而產生嚮往,不知不覺地學醫從醫。從賴和醫師的作品中,看到了提倡白話文學反抗殖民統治的愛鄉情懷,也讓我體認醫師除了懸壺濟世外,更要為鄉土作出更多貢獻,成為一名關懷社會的醫者。
4、中山醫求學的過程:
我想中山的學風很自由、開放。因此,讓我們對於未來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不會侷限在既有的框架之中。感覺上會比他校來得靈活一些。中山醫校園小、很溫馨、很有人情味。以前有參加過杏園社、國醫社。
5、從醫到目前,印象深刻的事:
很深刻的是看著照顧的病人病情惡化,在隨主治醫師查房的時候過世。看著病人在面前離去,從生到死的全程,是很震撼與難過的。
醫生的職業,註定要面對人世間最殘酷的生離死別。如何面對死亡、活出生命是要嚴肅學習的課題。
曾有人這麼形容著死亡,他們和我們都是一顆大樹上的葉子,只是因緣到了,他們必須落下,我覺得這麼看待生死,不過分悲傷,多了些平靜。
在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的時候會緊張害怕,但是經過時間的練習,心情上的調適就會好很多。而且大體老師都很有愛心,他們付出身體教育醫學生,我們該心懷敬畏;第一次看到病人死亡會有很大的衝擊。面對生命的多變,要及時行樂,不能對死亡感到習慣。醫院裡的人際關係(和醫療人員、家屬和病人) 是醫院裡會經歷到,但書上沒教的事情。學會和病人溝通。例如病人想要出院但是在醫療上不允許,就必須要好好的溝通,這些都是書上沒教的小事卻很重要。
6、心中依循的典範: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Sir William Osler)再三倡導醫界典範(role model)在醫學教育與醫學倫理的重要性。他認為透過這些醫療典範能夠讓後進醫師學到核心的價值觀、對人的態度與關懷以及專業人士應有的行為標準。
醫學系入學面試的時候常會問考生:「你心目中的醫療典範是誰?」我想賴和醫師就是很好的典範,在醫學的專業追求之外,行有餘力,多些人文以及社會關懷。
7、未來期許:
不設限走研究路線或是臨床路線,特別不想走外科因為手不太巧,但喜歡與人親近,所以選家醫科。建議學弟妹在見、實習和PGY時可以多感受自己喜歡哪科的氛圍和環境,自己在見、實習及PGY時都有選家醫科,因此比較確定目標。家醫科住院培訓是三年
8、給學校或後輩的建議:
我想我也是醫界的晚輩,還有很多要和教授、師長與前輩們學習。不管在學校或是醫院,和師長、同儕與學弟妹們大家一起學習,共同努力!多念書、共筆念熟、抓重點,上課專心聽、不懂就問同學。
醫學院 / 醫學系
張肇烜醫師於1986 年生彰化員林,中山醫學系畢業後,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那年,我在海上行醫》為張肇烜醫師的第一本創作集。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穿梭在大海上,作所有水手的後盾,就像尋找終極寶藏的《航海王》一樣,縱然不知道終點究竟為何,但一直都享受著航行在這個偉大航道的過程。這一年的船醫生活,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剛從醫學系畢業的菜鳥醫師,來到船齡七十歲的老船艦報到,成為船上唯一的醫師。在這間沒有專業的分科分工,沒有高貴的儀器設備,也沒有先進的醫療檢測,甚至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更查閱不到最新醫療期刊資訊的診療所,度過一年於海上行醫的日子。
「張肇烜」臉書專頁: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1、關於出書:
人生的際遇,充滿數不盡的偶然。有時只是順著前方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卻時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這趟路途之中。
我喜歡寫作,服役期間用紙筆寫下和船上弟兄醫病互動的點滴,同時也紀錄下軍旅生活的歷程和曾經走過的每一個足跡。
我一直用心地寫,也開心地筆耕,就是我的寫作初衷。退伍後投稿到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著作,書名是《那年,我在海上行醫》。因緣際會出版社會安排上節目或是廣播,體驗各種不同的事很開心,這是一本在海上行醫、關於台灣的書,以故事的方式做集結,當然也有一些衛教宣傳。這是當初從未料想到的。最近還會上華視的節目。也希望未來可以把醫院裡遇到的感觸記錄下來。
2、關於海上:
這艘船主要是救難的功能,處理一些漁船擱淺、搜救等任務或提供空軍練習射擊靶船。五到七天停靠港邊一次。因為那是一艘超過七十載的軍艦,所以不能離港太遠。這艘船的總人數差不多七、八十人,這還不算最多的人數,最多可以到幾百人,而醫生只有一位。義務役的軍人大多二十幾歲,志願役的有到三、四十歲。大部分在台灣島四周,也都停靠在台灣島上,像一種環島旅程。
3、當初促使踏上從醫這條路的原因動機:
讀高中時的興趣就是閱讀文學作品,社團活動也曾參加文學研究社。也許是家鄉在彰化的關係,尤其喜愛賴和作品,賴和寫詩,也寫小說,曾是當時《台灣民報》的主編,被稱作「台灣現代文學之父」。
賴和的老師高木友枝先生曾對他說:「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因此,賴和一生行醫濟世都不曾忘記高木老師的訓示,在彰化市仔尾開設醫院後,他憐憫貧苦的民眾,不但免費看診,還會借錢給病人,然後在過年前用一把火把借據全都燒掉;平日行醫所得也多用來救濟貧困,所以當地的民眾都尊稱他為「彰化媽祖」或是「和仔仙」。
有時候別人會問我,我也會問自己:「為什麼要當醫生?」我想因為賴和的關係,讓我對於醫師這個職業更為敬佩,也因而產生嚮往,不知不覺地學醫從醫。從賴和醫師的作品中,看到了提倡白話文學反抗殖民統治的愛鄉情懷,也讓我體認醫師除了懸壺濟世外,更要為鄉土作出更多貢獻,成為一名關懷社會的醫者。
4、中山醫求學的過程:
我想中山的學風很自由、開放。因此,讓我們對於未來有很多不同的想法,不會侷限在既有的框架之中。感覺上會比他校來得靈活一些。中山醫校園小、很溫馨、很有人情味。以前有參加過杏園社、國醫社。
5、從醫到目前,印象深刻的事:
很深刻的是看著照顧的病人病情惡化,在隨主治醫師查房的時候過世。看著病人在面前離去,從生到死的全程,是很震撼與難過的。
醫生的職業,註定要面對人世間最殘酷的生離死別。如何面對死亡、活出生命是要嚴肅學習的課題。
曾有人這麼形容著死亡,他們和我們都是一顆大樹上的葉子,只是因緣到了,他們必須落下,我覺得這麼看待生死,不過分悲傷,多了些平靜。
在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的時候會緊張害怕,但是經過時間的練習,心情上的調適就會好很多。而且大體老師都很有愛心,他們付出身體教育醫學生,我們該心懷敬畏;第一次看到病人死亡會有很大的衝擊。面對生命的多變,要及時行樂,不能對死亡感到習慣。醫院裡的人際關係(和醫療人員、家屬和病人) 是醫院裡會經歷到,但書上沒教的事情。學會和病人溝通。例如病人想要出院但是在醫療上不允許,就必須要好好的溝通,這些都是書上沒教的小事卻很重要。
6、心中依循的典範:
現代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醫師(Sir William Osler)再三倡導醫界典範(role model)在醫學教育與醫學倫理的重要性。他認為透過這些醫療典範能夠讓後進醫師學到核心的價值觀、對人的態度與關懷以及專業人士應有的行為標準。
醫學系入學面試的時候常會問考生:「你心目中的醫療典範是誰?」我想賴和醫師就是很好的典範,在醫學的專業追求之外,行有餘力,多些人文以及社會關懷。
7、未來期許:
不設限走研究路線或是臨床路線,特別不想走外科因為手不太巧,但喜歡與人親近,所以選家醫科。建議學弟妹在見、實習和PGY時可以多感受自己喜歡哪科的氛圍和環境,自己在見、實習及PGY時都有選家醫科,因此比較確定目標。家醫科住院培訓是三年
8、給學校或後輩的建議:
我想我也是醫界的晚輩,還有很多要和教授、師長與前輩們學習。不管在學校或是醫院,和師長、同儕與學弟妹們大家一起學習,共同努力!多念書、共筆念熟、抓重點,上課專心聽、不懂就問同學。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採訪】華視莒光園地:【那年,我在海上行醫】
本週的華視莒光園地播出【那年,我在海上行醫】節目(http://ppt.cc/oyBy),製播團隊很用心地特別到桃園衛校和左營軍港取景拍攝,闊別將近一年,我也重回熟悉的左營港區。
(圖:擷取自華視莒光園地播出畫面 )
軍艦駛離左營港時,
我曾經想:「這大概是我今生最後一次在這個地方。」
不料,一年後竟有機會能夠重回舊地。
剛到碼頭時,正逢軍隊升旗,水手們排成整齊的隊伍,多麼熟悉的畫面啊!很快便開始節目拍攝,穿著便服的我,也重新穿回海軍軍服,重現過往服役場景。
(圖:ATF-553 大漢軍艦 梯口)
航海口笛聲響起,再度登上駕駛台隨著軍艦移泊出海。看著蔚藍的天、寬廣的海,多久沒看到如此開闊的海天一色!
回到船上的醫務室,坐在熟悉的桌椅前,一切如昔。熟識的弟兄,許多都還在船上捍衛海疆。長官弟兄們,一樣是這麼的親切。前艦長更特別帶來馬公特產,倍感溫馨!
從陸軍迷彩服、海軍軍服,最後再換回便服,感謝華視導播攝影師工作人員、國防部長官及艦隊部和船上官士兵的用心與幫忙。
人生真是充滿數不盡的偶然,我怎麼也想不到,退伍之後,還有重返軍港的一天。為我的海軍軍旅生活留下一輩子珍藏的寶貴記憶!很感恩!
(YouTube影片連結:http://ppt.cc/Y3zm)
《那年,我在海上行醫》作者張肇烜
http://www.books.com.tw/exep/assp.php/taiwanandy/products/0010618177?utm_source=taiwanandy&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506
華視《莒光園地》
播出時間:2014年04月10,11,12日
受訪者:張肇烜
版權:華視
作者簡介 張肇烜(ㄒㄩㄢˇ)
1986 年生於彰化,中山醫學系畢業後,擔任海軍大漢軍艦(ATF-553)醫官,現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本書為張肇烜醫師的第一本創作集。 「張肇烜」專頁:http://www.facebook.com/chaohsuanchang
喜歡這篇文章請加入【FB專頁】,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