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中國強 布袋戲 國民黨


被譽為布袋戲「一代宗師」的黃海岱先生辭世,在一○七個年頭裡,黃海岱歷經清朝、日治與民國三個政權轉移,回顧他的一生,也讓我們更了解過往的歷史。



布袋戲,在一七五○年代隨著大批閩南移民傳入台灣,就此落地生根,經過長期的改良與創新,成為台灣獨特的文化藝術和資產。一九三七年,日本推行皇民化運動,布袋戲帶有濃厚的日本色彩,口白除了台語之外,還要加入常用的日語。雖然如此轉變民眾難以接受,不過包括音樂、服裝和佈景等表現手法,確實為台灣掌中藝術注入新的元素。

一九四五年,政權轉移,野台戲配合廟會活動在民間發揚光大。好景不常,不到兩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國民黨政府禁止民眾公開聚會,外台戲當然無法倖免。布袋戲轉入戲院默默耕耘,「一口能道千古事,雙手操演百萬兵」,看戲成為老少的重要娛樂。之後,布袋戲正式進軍電視界。搬上電視螢幕的布袋戲,風靡全台。從一九七○年始,連演五百八十三集的「雲州大儒俠史艷文」,更曾創下百分之九十七的超高收視率。


極權統治的國民黨政府,注意到這股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也將黑手伸進掌中戲了。於是,金光布袋戲出現一個身騎白馬的蒙面俠叫做「中國強」,這個角色是配合政令出現的,每當他出現時,都會配上「中國強進行曲」。一身藍白造型,和國民黨徽遙相呼應。他是永遠的正派角色,在危急時刻,總是出手幫忙史艷文。幾年後,因為無法配合政令,「中國強」被賜死,布袋戲也將被國民黨政府「賜死」。


一九七一年台灣退出聯合國、一九七五年蔣介石去世,為確保政權,國民黨推行「國語政策」,方言節目每天只有一小時、方言歌曲一天最多兩首、學校班上甚至出現「國語推行員」監視學生是否說母語。在這種草木皆兵的肅殺時代,國民黨政府以「推行國語」和「妨害農工正常作息」等荒謬理由,禁止電視台播出布袋戲。恰符合法國荒謬劇大師尤涅斯柯的一句名言:「只有在荒謬的時代,才有不絕的荒謬故事。」


後來,「中國強」一度復活,只是口操「北京話」的他,已經不再為民眾所喜。


布袋戲在台灣風風雨雨走過兩百五十年,現在有專播布袋戲的電視,也有銷往美日的布袋戲電影,二○○五年,統計布袋戲產值已超過四千萬美金。這個注入許多「非中國」的藝術表演形式,持續努力在台灣在地扎根,掌中搬弄中顯現的文化、歷史與藝術,確實也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



本文刊登於2007.02.13 自由時報



 


1 則留言: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此匿名留言詢問, 您的個人資料不會出現在網頁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