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艦上擔任醫官,和過去在醫學中心的經驗最大的不同就是缺少「精密儀器」、「生化及血液檢驗」等輔助,一切都回歸最基本的「理學檢查」和「生命徵象」,配合患者的「主訴」及「伴隨症狀」做出診斷,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向及是否轉診、後送。 最近天氣逐漸轉冷,病毒性腸胃炎開始流行,艦上也有官兵弟兄被傳染,由於病毒的傳染力強,傳染途徑也多,加上艦艇屬於相對密閉的空間,船上人員的接觸也非常緊密,因此很容易就造成大流行。冬夜睡到一半,突然聽到急促的敲門聲:「醫官,有人不舒服,請你來看一下!」患者腹痛、腹脹、沒有發燒、伴隨嘔吐及腹瀉,聽診腸音加快、觸診有局部壓痛、敲診腹部很脹,初步臆診為急性腸胃炎,特別像病毒性的。果然,隔日又有幾名弟兄紛紛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十分雷同;病毒性腸胃炎雖然傳染力極強,嘔吐和腹瀉等症狀也讓人非常不舒服,但服用藥物、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充分休息並避免刺激性食物後,病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再配合全艦的衛教宣導、環境消毒和個人衛生教育,艦上的疫情很快便獲得控制。 以「切膚之愛」感人故事傳頌至今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及蘭大弼父子曾說:「高貴的儀器固然重要,但身為一位醫生,以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是重要。」蘭大弼醫師說,他希望醫師能更重視身體的檢查。現在大家太強調X光、超音波,還有許多很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包括生物化學方法等等。但寧可希望醫生們仍願意在個人的層次上接觸病人,聆聽病人說些什麼,並且小心的看病歷,檢查病人時,去感覺、觀察和細聽,基本上是「依賴病人」而不是「靠科學儀器」來看病。來到艦上擔任醫官,就是訓練蘭醫師所言最好的時機,在儀器和檢驗器材都相對缺乏的地方,真正用「愛」與「關懷」來照顧與治療官兵弟兄,醫學教育特別強調「視病猶親」,《維摩詰經》中有一段經文:「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予藥,令得服行。」佛號大醫王,能應病予藥,療治眾生身心之疾。醫療工作者應秉持佛心,視眾生如己親,將病患當成自己的家人來疼惜,善用醫療專業呵護,讓病患身心皆平安。因為充滿「關愛」與「感恩」的醫病情誼,就是「世間最美的畫面」! |
2012.12.30 青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