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視病猶親



 來到艦上擔任醫官,和過去在醫學中心的經驗最大的不同就是缺少「精密儀器」、「生化及血液檢驗」等輔助,一切都回歸最基本的「理學檢查」和「生命徵象」,配合患者的「主訴」及「伴隨症狀」做出診斷,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向及是否轉診、後送。

 最近天氣逐漸轉冷,病毒性腸胃炎開始流行,艦上也有官兵弟兄被傳染,由於病毒的傳染力強,傳染途徑也多,加上艦艇屬於相對密閉的空間,船上人員的接觸也非常緊密,因此很容易就造成大流行。冬夜睡到一半,突然聽到急促的敲門聲:「醫官,有人不舒服,請你來看一下!」患者腹痛、腹脹、沒有發燒、伴隨嘔吐及腹瀉,聽診腸音加快、觸診有局部壓痛、敲診腹部很脹,初步臆診為急性腸胃炎,特別像病毒性的。果然,隔日又有幾名弟兄紛紛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十分雷同;病毒性腸胃炎雖然傳染力極強,嘔吐和腹瀉等症狀也讓人非常不舒服,但服用藥物、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充分休息並避免刺激性食物後,病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再配合全艦的衛教宣導、環境消毒和個人衛生教育,艦上的疫情很快便獲得控制。

 以「切膚之愛」感人故事傳頌至今的彰化基督教醫院蘭大衛及蘭大弼父子曾說:「高貴的儀器固然重要,但身為一位醫生,以一顆憐憫、溫柔、謙卑、吞忍的心對待病人,更是重要。」蘭大弼醫師說,他希望醫師能更重視身體的檢查。現在大家太強調X光、超音波,還有許多很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包括生物化學方法等等。但寧可希望醫生們仍願意在個人的層次上接觸病人,聆聽病人說些什麼,並且小心的看病歷,檢查病人時,去感覺、觀察和細聽,基本上是「依賴病人」而不是「靠科學儀器」來看病。來到艦上擔任醫官,就是訓練蘭醫師所言最好的時機,在儀器和檢驗器材都相對缺乏的地方,真正用「愛」與「關懷」來照顧與治療官兵弟兄,醫學教育特別強調「視病猶親」,《維摩詰經》中有一段經文:「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予藥,令得服行。」佛號大醫王,能應病予藥,療治眾生身心之疾。醫療工作者應秉持佛心,視眾生如己親,將病患當成自己的家人來疼惜,善用醫療專業呵護,讓病患身心皆平安。因為充滿「關愛」與「感恩」的醫病情誼,就是「世間最美的畫面」!

2012.12.30 青年日報

 
 

2012年12月18日 星期二

船醫手記


    讀完七年醫學系畢業、考上預官、擔任醫官,一切看來都是如此順遂。「等一下要抽軍種,你想抽中哪個軍種啊?」同窗好友問道。「什麼都好!不要海軍就好!」為什麼不要海軍?好友告訴我:年底我們就要開始應徵明年度的「不分科住院醫師」工作,如果當海軍,不僅放假時間不固定,住院醫師面試時若遇上在海上出任務,將錯失許多機會。「原來是這樣,聽起來很有道理!」

 「學生手中無籤,在此抽單位籤。」不知是「冥冥中注定」,還是「吸引力法則」生效,我竟抽到「海軍」,即將展開一年漂泊的「討海人」生活。

 踏上未來一年的歸屬,心中感到莫名的複雜。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特別好奇。職前訓練時,有長官告訴我這艘船已經高齡「七十歲」,光是拴在碼頭就晃得不得了。有同學的爸爸以前也是海軍,他告訴我:「放心啦!這艘船根本是碼頭王。」然而,很多事情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沒有親自體驗,很難真正了解。

 我忐忑不安地走上梯口,大喊「醫官報到!」就此,寫下船醫手記的序章。踏上梯口的同時,我注意到梯口旁的艦徽寫著「大漢軍艦since 1942」,時序早已來到二○一二年,這艘船至今竟然已經走過七十年歲月。大漢軍艦隸屬於海軍一九二艦隊,是美國海軍於一九四二年建造的遠洋拖船,它有個優美的印第安名字─「塔瓦科妮(TAWAKONI)」,印第安話的意思是「迤邐於紅沙丘間的蜿蜒河流」,那名字如今仍鑲刻在艦艉舷外。一九七八年以熱艦方式移交我國海軍使用,賦與它「救難船」的使命。船殼雖然老舊,但是作為「救難艦」,船上官兵弟兄凝聚出一股「同甘共苦」的「大漢精神」,為老船艦注入了新生命!也由於這股共患難、同甘苦的精神,讓七十年的老船艦能持續行駛,衛戍我們的國家!

2012.12.19 青年日報